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广西科技特派员种桑养蚕30年承前继
TUhjnbcbe - 2021/2/8 17:12: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66.html

广西科技“两周一展”

“广西科技特派员”系列报道

编者按

*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广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有一支生力*活跃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们奉献着专业技能和科技智慧,一个人带富了一个村,带活了一个企业。这支备受村民欢迎、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近两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每年选派近名科技专家作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他们与贫困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对口挂钩,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在广西科技“两周一展”举办之际,让我们来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科技扶贫故事。

“桑蚕产业被誉为‘短、平、快’的脱贫致富项目,已经成为很多贫困地区产业脱贫首选产业之一,带动了很多适产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闭立辉介绍道。年以来,闭立辉作为区级科技特派员去那坡县服务当地的桑蚕产业,这一干就是5年的时光。

闭立辉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家蚕遗传育种研究所)主任(所长),从事广西亚热带家蚕新品种遗传育种、养蚕新技术研究和家蚕新品种、养蚕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

为民服务坐定研究

初见闭立辉的时候,他正在办公室里捧着《桑蚕科学饲养技术》阅读,这是他自己撰写并出版的种桑养蚕专业技术书籍。“平时忙完工作之后,就会抽时间读书或者开展自己的科研研究,人要不断充电学习的。”闭立辉这样说道。

多年来,闭立辉对广西养蚕业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闭立辉深知机械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在今后桑园管理中可以实行蚕桑产业机械化操作,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蚕桑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闭立辉与其团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一块饲料桑园为例,从土地整治、水肥一体化系统、桑树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并探讨了其可行性,为机械化标准桑园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今年,他为了深入探索电晕人工孵化技术在蚕业生产中的应用,带领团队以“两广二号”为试验蚕种利用电晕放电刺激蚕种,使其孵化,加强了对家蚕卵滞育的人工解除研究,对养蚕业具有重要意义。“不是为了写论文而去做研究,而是要解决老百姓面临的实际问题。”闭立辉说。除此以外,他还对广西转基因家蚕选育、家蚕人工饲料、熟蚕管理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年至今,闭立辉已从事养蚕事业30年,他先后参与实施国家及广西重点科技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15项。参与育成“两广二号”、共同主持育成“桂蚕1号”、“桂蚕2号”、“桂蚕3号”等8对桑蚕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审定)。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9项;获国家专利共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技术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编辑并出版发行《桑蚕科学饲养技术》专业技术VCD一套。

△闭立辉

紧急出战抚慰民心

在年-年三年时间内,闭立辉分别控制住了两次流行性蚕病的暴发,为那坡县蚕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闭立辉(右)在调查僵病发生情况

闭立辉回忆起第一次暴发是年初,“当时那坡县科技局、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来找我,跟我说蚕农们养的蚕无缘无故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急忙赶到现场,发现这是一种蚕的流行病、也是常见病,叫做血液型脓病。如果不好好控制,会造成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失收。”闭立辉随后立即深入蚕区调研,实地了解当地蚕农对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控措施,结果发现,大家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而只一味地抱怨。面对这样的情况,闭立辉首先是安抚蚕农们焦急的情绪,然后开始通过多媒体小视频、PPT课件及现场教学的方式指导蚕农利用廉价但防控效果很好的生石炭粉进行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控。不仅如此,从生石灰的保存、生石灰粉的制作与保存,到怎样进行蚕体、蚕座、蚕具的消毒每个环节,他都详细地对蚕农进行培训。经过5-7月蚕血液型脓病多发季节的试验,脓病的发生明显得到控制。那乐村支书见到闭立辉时说:“闭老师,你教的方法效果真的好,用生石灰粉消毒蚕座,养蚕结束后用生石灰水消毒蚕室,现在脓病和蚕茧死笼茧少了,质量好了。”

△闭立辉(中)在进行技术指导

对于这几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就,闭立辉淡然处之,“没有曲折,也没有惊天动地。我的成就,前辈已经铺好了路。这是生物研发的一个特点,品种改良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我们有的品种已经经过了几十年改良和保育。现在很多蚕品种就是在前辈培育出来的蚕品种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闭立辉说道,“同样,我们也在为后人铺路。”

部分资料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广西科技厅、广西蚕业信息网、广西蚕业

往期回顾

以香蕉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战

欧善生:心中有爱、肚里有料、肩上有责

王文林:扶贫先锋,澳洲坚果产业推动人

葡萄产业筑起脱贫攻坚新台阶

小小柑橘铺就脱贫致富路

严华兵:让科技落地,使百姓受益

创新创业求发展乘风破浪奔小康黎炎: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好口碑

编辑:陈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科技特派员种桑养蚕30年承前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