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找资料的时候,看到以前学生写的一首小诗。
当时还没有成家没有孩子,不知道当时看到这首小诗时最深刻的感受。依稀记得,这个小学生写的很形象,也很好玩。
形象,是因为描写的很有画面感,就像你的面前有一家人凑在一起,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的道理。
好玩,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好玩吗?童言童语的,诉说着委屈,看起来却觉得妙趣横生。
所以,当时给这首小诗写下了一点读后感:
以爱的名义进行伤害,我不知道孩子怎么想到了这个话题,但是,我却不能不佩服他对“施爱者”心理的描述。我宁愿相信这首诗孩子是联想所得,不是自己的亲身感受。
有一些家长,他们总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最爱孩子,所以,他们便编织了爱的网络,一根根如铁链一般,坚硬冷酷,孩子们像蚕蛹一样,胆战心惊的看着这些主宰自己的大人。
周日在家无事,翻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其中有写怎样做父母的,占据很小的篇幅,但是这缕光辉足以照亮人的眼睛。年6月
爱嘿,小孩,为什么你的屁股,总是青一块白一块?小孩说:因为我很呆,因为我不乖,他们说,这是爱的伤害。妈妈说:我打他,是想让他进步,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对他有爱!爸爸说:我打他,是不想让他变坏,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对他也有爱!呵,爱这个东西真奇怪,明明是出于关怀,留下的却只有伤害。如今再看学生的小诗,反而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没有持证上岗就当了父母,曾经想过如何做一个好父母,真的当了爹,才知道这个“职业”才是世界上最不好干的活儿。你轻不得,你重不得,你松不得,你严不得,既想蹲下来当朋友,又想当一个大家长。
当妈的大多细腻,当爸的也不见得多么粗心。多数当爸的也会陷入想要爱却不知道如何爱的困境。
只是因为想要多一点爱,却不知道界限在哪里。
关于沟通在书里可以读到很多忠言很多建议,却不见得适用于每个当爸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我想,我们做不到更好的,至少要恪守一条底线:不要动手打孩子。
如果打真的管用,那教育就简单多了;如果打真的管用,那沟通也简单多了。
实际上,你对孩子的情感有多复杂,沟通的方式就要有复杂,只不过要用更加有弹性有温度有余地的方式来处理,让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但决不能化为最简单的打一顿。
最后,我想用已故著名教育学家、我国情感教育研究奠基者和实践者朱小蔓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教育是基于儿童生命发展的活动,它一定是有机的,因为生命是有机的,生命是复杂的,是独特的,没有一个生命与别的生命是一样的;教育是生态性明显的整体工作,生态关系强调相互依赖、动态平衡、多样统一、能量流;教育是人文性与道德性强烈的神圣事业,虽然在现有的制度和文化中我们很难或很少光顾神圣这个字眼,但是我们不得不从内心里说,教育实在是太神圣了,因为教育会决定一个儿童被抛到社会中有没有他的社会位置,如果在社会格局中没有他的位置,我们又何谈他的尊严、他的自尊、他的生命的可贵、他的生命的前途?所以它是有价值性的、关系到人的尊严的,必须考虑评价的伦理性后果。
她说,要理解和忍耐素质教育的长期效果,不能期望过多和过快地出现奇迹。其实,对待孩子也是,要做好理解和忍耐家庭教育的长期效果,不要期望孩子过多和过快出现奇迹。
与白牙一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