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无需遗憾,属于苏州人的桑蚕记忆将在这里续
TUhjnbcbe - 2021/1/12 15:55: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倚花间,缫丝线;

吴侬语,话家常。

水乡苏州,

最是难忘那精美的丝绸、绝伦的苏绣,

但最不可或缺的却是桑蚕养殖。

千年风俗

旧时,吴地一年四季的风俗中有许多是与蚕桑有关的。诸如“蚕关门”、“看花蚕”等。旧志载:“凡女未及笄,即习育蚕,三四月谓之蚕月,家家闭户不相往来。”吴地人还将蚕看作聪明的象征,有则谜语云:“囡囡乖,囡囡介(按,介为聪明之意),囡囡做了衣裳自己着。”谜底就是“蚕”。人们还常常将即将上山的蚕给小孩吃,据说小孩吃了将来读书就聪明。

前尘旧梦

说起苏州的蚕桑养殖业,浒关蚕种场不得不提。浒关蚕种场的前身是大有蚕种场,创建于民国15年()。由浒墅关女蚕校校长郑辟疆从校友中集资元创办。而又因年为丙寅年,又因浒地原名虎疁,故以“虎”牌为注册商标品牌。

这个始创于年的蚕种场,一度在全国桑蚕业来说都是如巨擘一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行业全盛时期,有1个原种分场、4个普通种分场、1个蚕种冷库、1个试验组、职工多人、桑田亩、年生产杂交种70万张。无论哪一个数据,放到行业内都能够震一震。

来世今生

然而走进如今位于天平山北麓的浒关蚕种场,当年的盛况已然不再。几排高大但略显简陋的瓦房,周边是成片的桑林。几个中年女子,挎着背篓熟练地采着桑叶。可是他们至少还在经营着,不止经营着生计,也在经营着一种文化。

养蚕、种桑、织丝,这些抹不掉的苏州情思,是苏州人割舍不断的乡愁与回忆。今天我们无需感叹,无需遗憾,因为这一切,将在西京湾这片土地上重新绽放。浒关蚕种场将迁址太湖之滨的西京湾生态农场,在西京湾蚕种大楼延续新生命,续写苏州人新的独家蚕桑记忆。

蚕蛹终将化蝶

浒关蚕种场与西京湾的强强联手

传统工艺与太湖文化相互碰撞

究竟会迸发怎样的火花

我们拭目以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需遗憾,属于苏州人的桑蚕记忆将在这里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