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给浒墅关蚕桑人看的万字杂文。百年蚕种场,从崛起到辉煌再到没落,令人唏嘘。有些人,要纪念,有些事,要铭记。文字照片大多来自地方志和网络,我自己写的约占五分之一,只是在组合时花费了些精力。限于水平,关于费达生社会变革一部分内容稍乱。)
?今年八月份,浒关大码头——蚕里夜市被朋友圈刷屏(以下图片除注明外均盗于网络,原作者若有异议请留言)。?
?
图一:蚕里夜景。拍摄者应该是在浒东运河(浒关至东桥)北岸的寺桥弄,镜头略偏向东南方所摄。中间有楼梯、没有蓝光灯照射的那幢青砖楼,是原浒关蚕种场的蚕室,民国建筑。
图二:一幢红砖民国建筑,也是原浒关蚕种场的蚕室。
图三:新建青砖建筑,颇具现代气息,风格上又能与旁侧的民国建筑完美地融合。
图四:左侧民国蚕室与右侧21世纪建筑之间跨越时代的相互凝视。
图五:右侧有八根欧式廊柱的二层青砖楼,实为大有蚕种场(浒关蚕种场前身)总经理邵申培办公楼,近百年的民国建筑,办公楼左侧二层楼为新建。
图六:蚕里街区示意图。1~5为建于民国15年(年)、原浒关蚕种场内五幢受保护的民国建筑,有着将近百年的历史。其中1即为邵申培办公楼。1的西侧和5的南北二侧均为新建现代建筑。6为原浒关电影院,是老镇拆迁后遗留下为数不多的纪念物之一。7为采菱桥,桥下为浒东运河。8为龙华桥,这也是很多浒关人误称边上的浒关桥为龙王桥的原因。9为寺桥弄。
以邵申培办公楼为核心的这五幢民国建筑的背后,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可称得上波澜壮阔的蚕桑改良运动。
清道光年间,浒墅名人凌寿祺(其人其事可参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