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课例为《离骚》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授课内容是介绍屈原及《离骚》,读课文,正音。本节课的教学亦庄亦谐,雅俗并重;落笔于大要,博趣于细谨。
孙立权老师
师:我们开始上课。请同学们看屏幕。(投影: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
)请大家做一个填空练习。(稍停)张曦若。
生:我填“汨罗江”。
师: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你和余光中填的一样,了不得。你为什么这样填?说一说。
生:以前读过。
师:以前读过,有印象,很好。如果说,蓝墨水的上游是屈原,好吗?
生:不好。因为上游得是水啊,不能是一个人。
师:好。“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就非常恰当。那你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沉默。)
师:这有何难?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是什么意思?余光中是在说什么意思?
生: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师:蓝墨水在这里代表什么?
生:文学。
师:文学,中国文学,蓝墨水写出来的文学作品。余光中说,你要寻找中国文学的源头,要到哪里去找?
生:到屈原那里去找。
师:到屈原那里去找。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请坐,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作一次文学的远游,正式学习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板书题目、作者)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作者屈原和《离骚》,已经读了课文并且正音,今天我们就正式开讲《离骚》。《离骚》不好讲,大学者闻一多曾经讲过《离骚》,他每次讲半天,每星期讲一次,讲一年多,还没有讲完。看来《离骚》很不好讲。我没有闻一多那么大的学问,也不可能讲一年多,而且课文是节选,几节课就要把它讲完。讲《离骚》和讲别的课文,我不想用一样的方法。因为古人是把《离骚》看作经的(在题目“离骚”旁板书“经”),它和《诗经》一样,被人们看作经典。那今天,我们就用读经讲经的方法来讲《离骚》,逐字逐句,细细阐发。好,下面我们看第一自然段。常远,你来读一下。
(生朗读课文。)
师:坐,读得很好。我们看第一段的前两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家结合注释看这两句。(稍停)你有什么疑问吗?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我问一下,“长太息以掩涕兮”中的“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以”前面是一个动作——“太息”,“以”后面呢?
生:也是一个动作——“掩涕”。
师:那么中间放一个“以”,你能判断它的用法不?
生:连词,相当于“而”。
师:很好。谁还有问题?
生:“掩涕”是解释成他把眼泪抹去,还是他遮饰住,不让别人看到他流泪?
师:你一下说出两个意思。掩涕,一种意思是擦眼泪,流眼泪了就擦;另一种意思是掩面而涕(师做掩面动作),为什么要掩面呢?
生:就是不让别人看到。
师:你哭的时候,也不愿意让人看到。很好,那这两种意思,是不是都能讲得通啊?
生:是。
师:那就都可以。不过,我倾向于掩面而涕。屈原是个贵族,他哭,不应轻易让人看到,所以掩面而涕比较好。还有问题吗?(稍停)请大家注意这句话里的“长太息”的“息”,大家看这是什么字?
(师板书甲骨文“”。)
(生沉默。)
师:这个字的小篆这样写。(板书“”)是哪个字?
生:自。
师:对了。“自”原本代表什么意思呢?知道吗?你看它像什么东西?(略停)你看鼻子的鼻,上面是什么字?
生:是“自”。“自”可能原本表示鼻子的意思。
师:很对,自,原本就表示鼻子。我们介绍自己的时候,常用手指自己的鼻子。比如说,我是谁?我是孙立权。(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所以后来“自”就表示自己了。好了,“息”的上面是鼻子,下面是什么?
(师在小篆“”下方板书小篆“”。)
生:心。
师:心脏的象形,(手指板书,开玩笑说)这是心房心室,两心房两心室,看来古人对心脏的结构很清楚。(生笑)那么,什么叫“息”啊?一口气从鼻子里进去,然后流到心肺里去,这个动作叫什么?
生:呼吸。
师:是呼,还是吸?
生:吸。
师:那气从心肺流出,再经鼻子出来,这个动作叫什么?
生:呼。
师:合起来就叫——
生:呼吸。
师:“息”的本意就是呼吸。比如说有个成语叫“仰人鼻息”(板书),什么意思?
生:仰仗人家鼻子呼吸。
师:是的,靠人家鼻子呼吸,看人家脸色行事。这里的“息”作动词,是呼吸的意思。那如果当名词呢?胡婕妤说说。
生:就是呼出的气息。
师:对了。比如说“一息尚存”,就是一口气还在。这个“息”是名词。呼吸是会停止的,所以就引申为“停止”。比如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比如说,作息。比如说,息影。一个明星息影了,是什么意思?
生:不演了。
师:在影坛上的工作停止了。那么,如果这个“息”不是暂停,而是永远地停止了,那就是——
生:安息。
师:安息。如果你去过朝阳沟殡仪馆,就会发现殡仪馆旁边有“息园”,永远的安息之处。好了,回到课文,屈原说的,不是一般的息,是“太息”。(师在“息”字前板书“太”)咱们《雨巷》里学过,哪一句?
生:太息一般的眼光。
师:太息是什么意思?
生:叹息。
师:是一般的叹息吗?前边有个“太”呀!
生:极其叹息。
师:这不是中国话。(生笑)请说中国话。曹洋来说。
生:深深地叹息。
师:对了,深深地叹息,长长地叹息。那么问题来了,“太息”已经是长长地叹息了,可屈原在前面又加了一个“长”——“长太息”,我长长地长长地叹息,我深深地深深地叹息。有同学说,这不是病句吗?从现代汉语角度看,一般认为是病句,啰唆,重复。但是古人就这么说话。为了什么?
生:可能是表示强调。
师:很对。其实现代人有时也这么说话。比如,免费赠送。赠送不就是免费的吗?那咋还说“免费赠送”呢?要钱的能叫“赠送”吗?再比如,大声喧哗。小声能叫“喧哗”吗?喧哗一定是大声的,但前面却加上“大声”,表示强调。“长太息以掩涕兮”,这里的“涕”,无论取名词“眼泪”义,还是动词“流泪”义,皆可,但绝不要理解为“鼻涕”。不是屈原长叹一声,淌出一把大鼻涕,然后还用手擦。(生笑)不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注意。当然,眼泪和鼻涕不是没有关系。大家知道,人的七窍是相通的,淌眼泪的时候,很容易就流鼻涕。俗话说,一把鼻涕一把泪嘛。所以,涕,除了眼泪的意思,后来也有了鼻涕的意思。但最初一定不是鼻涕,是眼泪。咱们刚学完《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女孩儿登上墙头,望着心上人,心上人不来,不来就哭吧——“泣涕涟涟”,不是擤鼻涕!是哭,眼泪像水一样流淌出来。那么,哭,屈原怎么哭?古人的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有声没泪,大喊大叫。有声,但是没有眼泪,那叫啥呀?
生:号。
师:对,那叫“号”(板书“号”),老百姓叫“干打雷不下雨”,干号。我小的时候,邻居有人死了,花钱雇了一个哭十八场的,我仔细观察过她,那是号。是在那哭,但是没眼泪。替别人哭,假伤心。屈原不能干号,屈原是贵族啊,他指定不这么哭。号,不是高级层次。高级层次,那就得怎么的?
生:有泪没有声。
师:你一下说到最高层次了,缺少过渡。现在说的是有声没泪,接着就应该是什么?
生:有泪有声。
师:好,有泪还得有声。那是什么?那就是“哭”。(师在“号”字后板书“哭”)那么哭的最高层次是什么呢?
生:有泪无声。
师:那叫什么?
生:泣。(师在“哭”字后板书“泣”。)
师:你们很厉害啊,很好。泣,就是有眼泪流下来,但是没声,默默流泪。好了,哭有这三个层次,那么,你揣测一下屈原是怎么哭。
(生讨论。)
生:屈原应该是泣。屈原不是小孩,而是高贵的贵族,他哭,应是默默地流泪。
师:说得好。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当然,哭可能还有更高的境界——无声也无泪。
生:无声也无泪,那还叫“哭”吗?
师:那也叫“哭”。眼泪流在哪里了?
生:心里。
师:眼泪流在心里了,那可能是更高的层次了。我有个同学,写过两句诗:儿子的眼泪流在脸上,母亲的眼泪流在心里。大概那就是更高级的哭。屈原的哭我想应该是泣。那么,“长太息以掩涕兮”这句写了屈原痛苦的两个表现,哪两个表现?冯天宇,你说一说。
生:太息和掩涕。
师:啊,太息和掩涕。那他为什么这么痛苦呢?
生:哀民生之多艰。
师:看书下注释③,教材说,“民生”是“百姓的生活”。你同意吗,冯天宇?
生:同意。
师:那就是说,屈原在那长叹流泪,是为了百姓的生活。对吧?你同意,但我不太同意。请看注释,它还有另一个版本——“人生”。如果把民生理解为人生,那屈原这么痛苦,是什么原因呢?是哀伤自己人生的“多艰”?哪种理解好呢?曹洋,你怎么看?
生:我觉得这两种都可以啊!
师:是,都可以,我承认。
生:没有觉得哪种好,哪种不好。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理解为人生,就能和下文接上。哎呀,我这一辈子啊,这么坎坷。如果理解为民生,可以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关心楚国人民,胸怀天下啊!
师:好,你能够自圆其说。我说一说我的意见。我倾向于民生就是人生,就是自己的人生。我的理由是,越是伟大的作品,越不是总把人民挂在嘴边。屈原的作品是伟大的,他不总说人民,他也说他自己的人生。整首《离骚》写的都是他遭遇忧患后自己的思想感情。你同意吗?
生:嗯。
师:越是伟大的作品,越是从自己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那才能感动别人。好,这是前两句。接着看,屈原的人生为什么遭遇这么多忧患呢?什么原因呢?看下两句:“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结合注释看。屈原说,我虽然喜好美德,严格约束自己,非常检点,但结果怎样呢?早上提了个意见,晚上就怎么了?晚上就被贬黜了。大家看,他是因为贪污吗?是因为受贿吗?是因为不作为吗?(生说“不是”)不是,那是因为什么被贬黜啊?
生:给君王提意见。
师:给君王提意见,是提好的意见,还是不好的意见呢?
生:好意见。
师:屈原认为,我提的意见,非常好。屈原认为,我这是第二种忠诚。第一种忠诚是什么?君王说办什么事,马上去办,不折不扣地去办,全心全意地拥护,这是一种忠诚,第一种忠诚。屈原说,我这是第二种忠诚。第二种忠诚是什么意思?
生:给上面提意见。
师:对,发现君王做得不对,我要劝谏,要阻止。这第二种忠诚,不是哪个君王都能接受的。是不是啊?唐太宗不容易啊!能接受第二种忠诚。魏征给他提了那么多意见,他能采纳;或者说,能忍着,是很不容易的。那么,屈原说,我是因为第二种忠诚而被贬黜,而且是早上提意见,晚上就被贬黜。注意,这里的“朝夕”,能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就是一天呢?绝对不能。只能理解为什么?
生:时间短,很快。
师:对的。韩愈有首诗,我以前给大家介绍过:一封朝奏九重天——
生:夕贬潮州路八千。
师:我早上写个意见书,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了。可能吗?实际上是一个多月以后才走的。所以,朝夕,大家理解为时间短就可以了。好,前四句合起来,大家来读一下,自己读,开始。
(生自由读。)
师:好,看下两句。屈原接着说,他是为什么被贬黜的呢?“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看注释。“既替余以蕙”是倒装句,发现了吗?你说一下,张子琪。
生:应是“既以蕙替余”。
师:很好,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蕙,就是一种香薰草(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兰);,可以理解为衣带,或一种佩饰。屈原说,因为我以蕙草编成的衣带为饰,所以被贬黜。接着又说,不止这个原因,“又申之以揽茝”。什么是茝?也是一种极香的花。大家看图片(投影茝的图片,略)。
师:好看吧?茝,非常香的一种植物,又叫白芷。“岸芷汀兰”里的“芷”就应该是白芷。屈原说,我是因为采集白芷而被加上罪名。在屈原看来,被贬谪、被流放不是自己的原因,如果非得说自己的原因,是因为——(停顿,等待学生思考)是因为品德高洁,那也就是高洁有罪。当众人皆浊你独清的时候,浊就没罪了,而是谁有罪了?
生:清。
师:清就有罪了,清成为异端了,成为另类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谁有毛病?
生:“我”。
师:不,本来是谁有毛病?
生:众人。
师:对,本来是众人有毛病,但是当他们都醉的时候,就你清醒的时候,那你就有毛病了。大家体会一下,屈原说得非常好。这是他在官场打拼这么多年深深的感悟啊。因为我高洁,因为我以香草为带,因为我采集白芷做佩饰,所以我有罪。有的同学读到这里会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说这屈原又是编织香草为带,又是采集白芷做佩饰,屈原怎么有点女性化呢?是屈原的审美取向有点问题吗?怎么理解?谁来谈一谈?(等待学生的思考和反应)陈子非,你能谈一谈吗?
生:周人尚嗅,他们当时用香草来做装饰是一种风俗的体现吧?
师:对,这一点说得很好,我以前讲的东西你用上了。周人尚嗅,嗅就是香味,周朝人是喜欢香味的,所以他们普遍都佩戴这些东西。这是一种理解。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还有就是,我觉得屈原既然是一个贵族,那他在这些方面就应该是挺讲究的。
师:嗯,你注意,你现在是坐实了去理解,你要试着从虚的方面去理解。这里的香草啊,白芷啊,你不要理解为实的东西,你把它理解成虚的东西,它们就可以象征着什么呢?
生:按照《陋室铭》“惟吾德馨”所说的,香气可以理解为高尚的品格,然后就可以理解为屈原是一个有高尚品格、高洁人格的人。
师:很好,请坐。屈原就是反复地在说,我是高贵的,我的品格是高洁的,因为这个我被贬黜,我有罪了。但是屈原后悔了吗?看下两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注意这个“亦”字,句首语气助词,不用翻译,这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用法。屈原说,只要是我心里认为好的,我喜爱的,我认为是善的,那么虽九死我也不后悔。九死,屈原能死九次吗?什么意思?
生:为了强调,强调多。
师: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是数中最大的,数之极也,因此就用九来表示多。比如,三教九流啊,九死一生啊,九就是表示多。好,那么大家看,屈原说,我决不改变,我也决不后悔。只要是我认准认对的东西,好的东西,我决不后悔。哎呀,屈原真是高贵啊。大家注意,我们常说,当改变不了世界的时候,我们要尝试着改变自己,是不是?这是现代商业社会人们的选择。你想一下,当你改变不了世界的时候,你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当你改变不了上司的时候,你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当你改变不了父母的时候,你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商业社会就要这样选择,它出于实用的目的;但屈原不这样,屈原高贵就高贵在:我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决不改变自己!有人天生见到别人就胁肩谄笑,一脸媚态;有人天生就高贵,你让他装他也装不出来。屈原天生就高贵,“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三皇五帝中颛顼——的后代,我的血管里流淌着贵族的血,我屈原能和你们同流合污吗?屈原是这个意思,所以屈原说他不后悔。同学们,这就引出一个话题,大家回去可以写一篇练笔——当我改变不了世界的时候,我改不改变自己?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大家回去思考一下。这样看来,屈原的悲剧是什么悲剧啊?单单是社会政治悲剧吗?
生:不,还是性格悲剧。
师:性格的悲剧。大家注意,性格决定命运,你一生的命运将由你的性格所决定。所以说,修炼一个好的性格还是有用的。好,我们接着讲,我们看屈原对楚怀王是什么态度。“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看注释,“灵修”是谁?
生:楚怀王。
师:他为什么称楚怀王为灵修啊?灵是什么?灵就是巫。(板书“靈”)这是“灵”的繁体字,下边就是“巫”。大家注意,那个时代的楚国是巫风盛行,最高领导经常带着下面的人祭祀*神。所以谁是巫之首领啊?
生:楚怀王。
师:楚怀王就是最大的巫,所以管他叫灵修。灵就是巫,就是神,那么“修”呢?咱们说修长的腿,修长的眉毛,茂林修竹,修是什么意思?
生:长。
师:对,修就是长,就是高,就是大。啥叫灵修啊?就是又高又大又美的巫,就是巫师之首,就是君王。大家接着看,屈原对楚怀王有怨言了,他怨楚怀王什么?看注释,“浩荡”是荒唐的意思。今天,浩荡不是这个意思啊。今天的浩荡什么意思?你们看这里面几点水?
生:三点水。
师:三点水?会不会数数?
生:六点水。
师:六点水。两个字六点水。那么大家注意,浩荡原来是指水势浩大,后来形容规模大,比如浩浩荡荡。但是在屈原这里,浩荡是什么意思?荒唐,糊涂。荒唐糊涂和水大还有关系啊?也有关系,这两个字六点水,楚怀王脑袋里灌水了,灌进去的水太多,那还不把脑袋憋坏喽?(生笑)所以他一定荒唐糊涂。屈原怨楚怀王荒唐,“终不察夫民心”。曹洋,方才讲“哀民生之多艰”时,你把“民生”理解为百姓的生活吧?而我理解为人生。那么现在看,“终不察夫民心”,这个“民心”是指谁的心?
生:屈原的心。
师:屈原不是说楚怀王不理解老百姓的心,所以这里的“民心”理解为人心,就是我屈原的心,是不是更好?屈原对楚怀王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浩荡了,脑袋灌水了……
(有生提问,师示意生讲。)
生:我有个问题,就是课文没选的部分里有一句是“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那里的“灵修”不能是指神仙吗?
师:谁说灵修是神仙了?我说的灵修是指谁?是指楚怀王啊。
生:那“夫唯灵修之故也”,也是指的楚怀王吗?
师:对啊。你说的那两句,意思是屈原指着苍天起誓,让老天作证,他如此忠诚只是为了楚怀王的缘故啊。理解了吧?那么接着看,这个楚怀王不理解屈原,那么小人就会进谗言。大家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看注释,这句写得最好。古人啊,在讲君臣关系的时候,常常用什么来作比呢?用男女来比(板书“君臣”“男女”),这里谁是男?谁是女?
生:君是男,臣是女。
师:既然臣是女,那么那些同事,那些同僚就成为——
生:众女。
师:大家看,屈原很有意思,他写他和这些同事们较量竞争,他说这是一帮女子在争风吃醋。他和楚怀王的关系,他说是男女关系。屈原说他太美了,他一出来马上就把所有男人的眼球给吸引了,就把楚怀王拿下了。(生笑)然后呢?那些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