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养蚕人家的故事系列四我家拿自己茧子做
TUhjnbcbe - 2020/11/17 18:10:00
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毛毛妈妈用一个月时间陆续整理湖州特色养蚕人家的故事。今天是第四篇终结篇

前三篇回顾

养蚕人家的故事系列一养蚕

养蚕人家系列故事之二蚕的一生

养蚕人家的故事之三我家蚕丝被的制作过程

▲(图1)满地白花花的茧子

每次养好了蚕,采茧子,总会有一些唐宫(双宫茧)。

唐宫就是两个蚕宝宝在一起做的茧子。

相对于大大的唐宫,普通的一个蚕宝宝做的茧子,叫细茧(单宫茧)。

▲(图2)一个唐宫(双宫茧)和一个普通茧

小时候,我觉得唐宫很稀奇,加上名字又好听,好像是甜甜的“糖宫”,采茧子的时候我总是希望有越多的唐宫越好。

然而,如果唐宫很多,我奶奶会叹气:“那嘎耕年嘎嘎西多唐宫呀!(怎么今年这么多唐宫呀!)”

因为唐宫多了,可以卖的细茧自然就少了。

一张蚕种现在大概能采斤的茧子,其中会有五六斤的唐宫(多时有十斤,少时只有两三斤)。

普通的细茧会卖掉,最后去到丝厂做丝绸。

五六斤的唐宫会自留。

我奶奶会用唐宫(双宫茧)自己剥绵兜。

▲(图3)年9月30日,我们回老家,正好奶奶在剥绵兜。

看,奶奶刚剥开一个茧子要往手上套。仔细看,可以看到那两个蚕蛹呢。

摆在她面前板子上的,中间的是煮好的双宫茧,左边塑料盆里的是剥出的蚕蛹和蜕皮,右边是刚剥好的湿绵兜榨干成一团团的放着。

▲(图4)奶奶把剥开的茧子套在手上了。

▲(图5)奶奶手上已经重叠着套了好几个茧子了。我给奶奶拍照,奶奶朝我笑。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这和我之前的文章《揭秘

我家蚕丝被制作过程》中的“剥茧”部分,是一模一样的。

只是《揭秘

我家蚕丝被制作过程》中,“剥茧”和“开绵兜”是分开的,而我奶奶是连在一起完成的。

江南的养蚕人家,自古以来养蚕、剥绵兜。

湖州的同学,看到奶奶剥绵兜的场景一定都觉得很熟悉很亲切,因为小时候每年在养好蚕之后我们都能看到。

然而现在,随着养蚕的人家越来越少,剥绵兜也成了难得能看到的场景。

剥绵兜的手艺,到我这一代,眼看就要失传了。

我奶奶是怎么剥绵兜的呢?

说起来很简单,奶奶把煮熟的双宫茧,一个个用手剥开,套在一只手上,拿掉蚕蛹和蜕皮。等到剥了大概十几个,手都看不见了,那就是厚度差不多了,于是用另一只手挖进去,使劲儿用力撑开,撑成一个“兜”。

剥绵兜是个手艺活。要找到茧子的那个点,剥开套在手上,要剥的大致均匀,“兜”的大小要合适,样子还要好看。。。总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细心、耐心是做不好的。

剥绵兜也是个力气活。蚕丝多坚韧,岂是你一剥就能剥开、一撑就能撑大?

你可能不知道,相同粗细的蚕丝和钢丝,蚕丝的坚韧度超过钢丝。

(两妈拉被子,需要的力气可以想象。)

小时候奶奶剥绵兜的时候也教过我,但是看着奶奶剥好像很简单,真的自己剥起来,剥茧子也剥的不像样,套在手上也套不好,撑开成绵兜的时候更是力气不够根本撑不开……困难重重。

胡乱试了两下就还给奶奶了。

现在长大了,才知道有些东西很宝贵。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试试。

▲(图6)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年,我奶奶身体还好,现在奶奶年纪大了,剥绵兜剥不动了。

那时候,爷爷还养着羊。看我们身后右边,地上还晒着给羊吃的“羊叶”呢。

羊叶就是桑叶,养蚕多余的,就摘下来晒干,留着冬天给羊吃。

听我妈说,文革时,隔壁家的袁大头没处藏,就藏在羊叶里。哈哈。

▲(图7)看,奶奶剥好的绵兜!多漂亮!像月亮一样。

和《揭秘

我家蚕丝被制作过程》中用绵具“开绵兜”做出来的绵兜不太一样,奶奶亲手做的绵兜比较小。

我奶奶做事很精细。她要么不做,要做总是做得很细致,很好。

我爷爷呢,很智慧。

因为我有这样的爷爷奶奶,所以我家每年养蚕,也都是村里养得最好的,产量总是数一数二。

▲(图8)绵兜是个“兜”。看清楚了吧?

奶奶剥的绵兜,会用来做什么呢?

古诗云:“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我们家虽然一直养蚕,却和古诗里说的一样,没有丝绸衣服。

爷爷奶奶非常节俭,买件十几块钱的新衣服都是舍不得穿的。

所以,我觉得唐宫(双宫茧)就像是老天爷特意赏赐给我们养蚕人一样,可以自己留着,剥成绵兜做点什么。

▲(图9)年元旦,我结婚的时候,妈妈给我准备了六床新被子。其中,她和我姑亲手给我拉了两床新蚕丝被,一床6斤,一床4斤。(乡下冷,被子做的厚。)

每床被子的蚕丝,都是奶奶每年养完蚕自己剥绵兜,一点点一点点攒下来的。

攒了好多年。

(五六斤的唐宫只有半斤的绵兜。)

▲(图10)一被子,一辈子。女儿要结婚了,母亲亲手给她拉蚕丝做被子,一丝丝、一线线,所有的祝福都包含在这被子里了吧。

我妈妈结婚的时候,我外婆也给她做了两床新的蚕丝被。

现在,我都30多岁了,妈妈当年那两床被子,她到现在还在盖。

这么多年下来,家里孩子出生长大,被子,却依然是那床被子。

被子里头的蚕丝从新蚕丝变成了旧蚕丝,可依然是好蚕丝。

给大家做了这么多蚕丝被,我叫老妈自己也换一床新的,可她还是舍不得。

我说你这床被子可以不要了,她竟然生气地说:

“这床被子还是很好,虽然并了(板实不蓬松了),但还是比棉花被暖和,服帖。”

妈妈对她的蚕丝被的感情真的很深。

▲(图11)年十一,当时我怀毛毛六个月,回到老家,呼吸乡村田野的新鲜空气。

▲(图12)我的奶奶,在给家里将要出生的小宝宝——她的重孙,缝小被子。

这两床小被子,是我小时候的。

如今我长大,我的宝宝将出生,妈妈重新找出了这两床小被子。

妈妈和奶奶一起,用奶奶亲手剥的绵兜,给小宝宝的被子里拉了新的蚕丝。

然后,奶奶准备了针线,我帮奶奶将红线穿进针眼,奶奶一针一线地将小被子的被面、被里缝在一起,缝好。

小被子又重新焕发了光彩,软软的,暖暖的。

那个早上,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摸着软软的小被子,心里满是温柔。

▲(图13)妈妈和奶奶准备给即将出生的小宝贝翻绵袄。卷成卷的是奶奶亲手剥的攒下的绵兜。

▲(图14)小马甲也是我小时候的,我还记得它上面小猫、金鱼的图案,我很喜欢它。现在它翻进了新蚕丝,准备呵护我的宝宝,就像当初它呵护我一样。

▲(图15)小宝宝将在大冬天出生,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为小宝宝准备蚕丝绵袄。

▲(图16)绵袄的每个地方,奶奶都很仔细。

▲(图17)奶奶觉得有个地方还薄一点,又叫我帮她拉了点绵兜。

▲(图18)终于差不多了。

▲(图19)干了半天,奶奶干的都热了,脱下了外套。她将蚕丝绵袄的布套翻过来翻好了——为什么叫“翻绵袄”就是这个意思。

▲(图20)奶奶还特意做了两个小绵兜,只有巴掌大,还给它们染成了红色。做什么用呢?

是给将要出生的小宝宝当帽子。蚕丝柔软亲肤,保暖又透气,这是普通人家能给小宝宝的最好的帽子。

。。。。。。

后来,冬天下雪的时候,我的宝宝出生了。

▲(图21)我的宝宝戴着阿太给他做的绵兜帽,穿着阿太和奶奶给她做的蚕丝绵袄,裹着妈妈小时候的小被子……他被爱与温柔包裹。

▲(图22)宝贝出生第4天。他的绵袄和小被子,就是出生前阿太做的。

▲(图23)宝贝出生第5天。还是这条绵袄,猫咪被则是专门给他新做的抱被,用的蚕丝也是阿太剥的绵兜。

▲(图24)宝贝11天。寒冷的冬天,宝贝有最温暖的保护。他笑了,露出了酒窝。

▲(图25)宝贝两个多月时,穿着奶奶给他新做的蚕丝绵袄,笑得很开心。

▲(图26)也是两个多月时,宝贝长大了很多,穿着刚出生时的小绵袄,小手露出来了。

▲(图27)宝贝3个月大了。

▲(图28)宝贝4个月大了。妈妈小时候的小被子,默默伴随着他长大。

▲(图29)宝贝快1岁了。身体长大了很多,奶奶又给他做了新的蚕丝绵袄。

▲(图30)宝贝2岁了。妈妈儿时的小马甲,还在给他温暖与呵护。

。。。。。。

后来,一个春天,妹妹也出生了。

▲(图31)妈妈的小马甲传给哥哥,哥哥又传给妹妹。小马甲,继续呵护着小宝贝。

现在,妹妹天天穿着这个小马甲。她也很喜欢这个小马甲,会“猫咪、猫咪”低着头找小马甲上的猫咪。

▲(图32)哥哥的猫咪被也传给了妹妹。

▲(图33)猫咪被每天陪伴着妹妹。

▲(图34)呵护着妹妹长大。

▲(图35)偶尔凹个造型。

▲(图36)哥哥的大嘴猴蚕丝绵袄,也传给了妹妹(只露出了一点蓝色袖口)。

▲(图37)睡在妈妈结婚时的被子里,早上醒来,看着你笑。

▲(图38)柔软的被子包裹着小宝贝。熟睡的小脸,平静安详,怎么看都看不够。

▲(图39)妹妹半岁多时,也有了自己的蚕丝被。两个奶奶亲手拉的,1.2×1.5米,1斤。从秋天盖到冬天,再盖到春天。

▲(图40)躲在轻轻软软的被窝里真舒服啊。

▲(图41)躲起来笑。

▲(图42)哥哥则有了两床自己的蚕丝被。都是两个奶奶亲手拉的,一床1.5×2.0米,1.5斤。春秋盖。

▲(图43)一床1.5×2.0米,3斤。冬天盖。现在盖的就是这床。

▲(图44)爱与温柔伴随着宝贝长大。

按老家的规矩,孩子长到16岁时,就意味着长大成了人,要隆重的过“16岁生日”,做一床新的蚕丝被。

我16岁时的蚕丝被,现在还在盖。

不知道两个宝贝长到16岁大时,会是什么样子?

希望你们像初长成的松树一样正直,像现在一样善良,像蚕丝一样坚韧,像阳光一样能温暖别人。

▲(图45~46)两个奶奶拉的蚕丝被。

非常高兴,现在很多朋友、很多和我家哥哥妹妹一样的宝贝,都盖着我家的蚕丝被。

和我家自己盖的蚕丝被一模一样。

愿这份温暖能温暖你们的身体,也温暖你们的心。

祝大家有温暖、有爱、有力量,宝贝们健康成长。

作者毛毛妈妈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蚕人家的故事系列四我家拿自己茧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