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作茧》——元·王冕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在古人看来老蚕作茧是自缚,但是对于蚕来说,它们是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
续上一次采桑叶活动后,我们小太阳又推出了观察蚕宝宝结茧活动,蚕还没吐丝之前就先让幼儿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为了方便幼儿观察小太阳幼儿园在园内养了一些蚕。小朋友们通过天天给它喂桑叶,看着它一天天长大。
自从幼儿园养了蚕,小朋友们都很期待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吐丝呢?观察和喂养成了小朋友们的最大乐趣。
老师蚕宝宝吃的叶子是我们摘的吗?它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肉肉还有水果?
蚕宝宝的小嘴一动一动的,吃的好香呀。蚕宝宝是不是睡着了,盖着一个小被子。蚕宝宝吃饱之后,小脚爬来爬去的。
老师这个白白的圆圆的是不是蚕宝宝下的蛋?好漂亮呀!好想去摸一摸,可是老师说了只能看不能摸。
小朋友之间的对话可有趣了:你看你看之前他们都会爬来爬去,现在为什么不爬了?是累了吗?
不是,是长胖了爬不动了。你说的不对,是想喝水了。它生病了,它死掉了,我觉得它是想爸爸妈妈了......
哇,这些圆圆的房子好漂亮哦!他们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没有窗户和门会不会饿死呀?老师这么小的茧真的可以给我们做衣服穿吗?可是你看他们好可怜乖乖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一直一直工作,要是它肚子里面的丝吐完了会不会死掉呢?
七嘴八舌的向老师提问,他们的问题充满了童趣,使我感受到回到童年一般被她们带入到了属于她们五彩缤纷的世界。
老师她们吐的丝真的可以做成我们穿的衣服吗?这丝看起来很细不结实啊?做成衣服会不会很容易破呢?而且蚕丝可以做衣服为什么没有听过蜘蛛丝做衣服呢?”
老师你们说我们穿的衣服,有些就是蚕宝宝提供的,这么一小个茧,我们怎么穿呀?我们的衣服上也没看到有蚕宝宝吐出来的丝嘛,从蚕茧是怎么变成衣服的呀?蚕到底去那里了......
面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们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蚕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从前,在一座小小的山脚下,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小小的村庄里有一间小小的白房子,小小的白房子里住着小小的女孩。小小的女孩喜欢养蚕,她的蚕宝宝住在一个没盖子的大盒子里。那盒子呀,是她的“蚕宝宝宫殿”。
每天清晨,太阳才刚刚爬上山,小女孩就跑到小溪旁边的桑树下。
“亲爱的桑树,我能摘一些嫩嫩的的桑叶给我的蚕宝宝吗?”
老桑树说:“当然可以,我很乐意帮助你的蚕宝宝,让它们长得又白又胖。”
每一天,小女孩都会谢过桑树,然后摘下桑叶带回家,放进蚕宝宝的宫殿。
蚕宝宝总是“沙沙沙”地把大大的桑叶一片接一片啃掉。它们在宫殿里快乐地蠕动着,在一片片桑叶上爬来爬去,吃呀吃个不停,长的圆滚滚,胖乎乎的。
小女孩看着,乐着,咯咯地笑着——她喜欢看着它们一天接一天地吃啊吃,长啊长,爬啊爬。
小女孩最心爱的蚕宝宝叫“如丝”。每一天,她都把如丝从宫殿里捧出来,让它在自己的手上爬,跟它玩呀乐呀,又是说又是笑的。
可是有一天,小女孩发现她的如丝在宫殿里一动不动的!
”这是怎么了?"小女孩问自己,“难道如丝死了吗?”
不,如丝没有死!它吐出长长的、美丽的丝把自己裹了起来,最后织成了一个漂亮的茧。不光是如丝,所有的蚕宝宝都吐丝了。它们整体不停地织啊织,慢慢地,所有蚕宝宝都变成了安静而美丽的蚕茧,一动不动地躺在盒子里。
小女孩很伤心。她想念如丝和所有的蚕宝宝。看着蚕宝宝爬啊爬、长啊长是多么好玩!而现在,一切都静悄悄的。
有一天,小女孩向着盒子喊了起来:“亲爱的如丝,我想念你和你的朋友。我多么喜欢看着你们爬啊爬,长啊长!可现在你们静静的,一动不动,我很难过。”
小女孩的话刚说完,如丝的蚕茧忽然动了,一只飞蛾钻出来,飞到盒子边停下了。小女孩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飞蛾的翅膀是如此精致,隐隐透出色彩和花纹来。
飞蛾绕着小女孩飞了三圈,停在她的手上,用很清楚的声音说:“你知道吗?我在茧里开始觉得不舒服了。这个茧现在太紧了,我在里面就好像被关住了似的。看,我冲出来了,可以离开它了。
我开心又自由,可以飞到高高的天上,一直到金色的太阳那里去,那比我以前做蚕宝宝的时候只是蠕动和爬有趣多了。再见了,小女孩,谢谢你喂给我那些美味的桑叶。现在我不需要它们了,我自由了!”
美丽的飞蛾飞出窗外,一直飞上高高的天空,向着金色的太阳而去。
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看待死亡与再生。死—是换一种方式的生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