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榆树见的很少了。
偶尔,看到一棵觉得很亲切。
去年回老家,到北山去游玩,看见了几棵榆树,撩起了我对那年老榆树的回忆。
记得在小时候,家乡公路的北边儿,有不少老榆树,长得挺高,挺高的。每到春天,树上就吐出了新绿,锯齿状的叶子很嫩,深深的纹路像雕刻了似的。树叶随着风摇动着,树枝树杈上,还长出了一串串饱满的榆钱儿,一嘟噜一嘟噜的在枝头上摇曳。榆钱儿渐渐的长大了,沉甸甸的把树枝压了下来。榆钱儿,长得嫩绿扁圆,中间鼓出了一个小点儿,像一串串铜钱似的。每一簇都有许多瓣儿,紧紧的围拢在一起。淡绿淡绿的在树上绽放,使得整棵大树显出了盎然绿意。
那时,到了春季,几个小伙伴儿就到那里去捋榆钱儿。树很大,个子小的踩着个子高的肩膀上,去使劲的捋。捋下来,先放在嘴里品尝起来,感到一股清香,还带有甜味。吃了一把,然后把捋下来的榆钱儿放在了书包里,带回家去做榆钱儿饭。
回到家,母亲把我采回家的榆钱儿用水洗干净,攥一攥,然后,放一点盐面儿,把玉米面儿和它一起和起来,放在锅里一蒸,不一会熟了就可以吃了。
在那困难的时期,有不少时候是靠“代食品”来充饥的,榆钱儿做的饭在那时也可算上是珍馐佳肴了。
榆钱儿,有的被人们采下去吃了,剩下的慢慢变老干枯了,又随着风飘向了远处,散落在原野。只剩下了榆树叶留在了树枝上,护卫着那树干上有着深深裂痕的老榆树。
榆树叶子也可用来养蚕。记得小时候,父亲从同事那里给我弄来了一些蚕卵,我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放在纸盒里保存起来。到了春季,小蚕就爬出来了。蚕是吃桑叶的,可在北方老家桑树很少,只能让蚕宝宝吃榆树叶子了。那时每逢周六,我就去给蚕宝宝找榆树叶。我把捋回来的榆树叶,放在院子里挖好的“小窖”里储存起来,每天一点一点的喂,直到蚕吐丝、作茧、变蛹,蚕蛾又产出的卵。我把蚕卵保存起来过冬,等待着明年春天的榆树叶子。
那时,看到蚕的生长周期,别有一番惊奇和高兴,使我对蚕的成长有了认知。
到后来,我读了刘绍棠先生的散文《榆钱饭》,对榆树、榆钱儿有了更深的了解。榆树是落叶乔木,木质坚硬,耐朽力强,榆钱儿还可吃,榆树叶子还可以喂蚕,榆树皮还能起粘合作用。榆钱儿,榆树叶给了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现在榆树很少了,到一个地方若看到它,还真是感到格外的亲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