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农村的80、90后一代,应该能认出这是什么吧?
记得小学的时候,班里面特别流行养蚕。一到春天气温回暖,万物萌发生机,桃树开花,桑叶发芽。
有的同学就从家里带来了蚕卵,我们小时候都叫它“蚕籽”。一般是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如同芝麻似的小颗粒,颜色黑的灰的。
同学就把有蚕籽的纸撕成一小块,每块上面有个几十上百粒,分发给班里想要养蚕宝宝玩的同学们。
下一步就是孵化蚕宝宝了,关于孵蚕籽小朋友们可是各显神通啊,有的小伙伴为了加速孵化,还会把包着蚕籽放到咯吱窝里取暖,想起来就搞笑啊^-^那么小的时候,就真像妈妈一样~
隔一会儿拿出来看看,一般不出几天小蚕就自己破壳而出了,探出了黑黑的小脑袋,像一只小蚂蚁。
这时候,就要将它放到摘来的新鲜桑叶上去啦!刚出生的蚕宝宝就会爬上桑叶大口大口吃啦!有的人用文具盒养,有的人用鞋盒子养,养得多的人把过年买的水果包装箱都拿出来养。
刚出生的蚕宝宝长这样,你还记得吗?回想起来,这跟小虫子一样的蚕宝宝,那个时候可是大多数女生都敢养的呢,没有人觉得害怕呢!
每天要给它新鲜的桑叶,蚕宝宝就会渐渐长大啦,颜色也变成白色了。
蚕宝宝不需要喂水,因为桑叶里面就含有水分。不能吃带水的叶子,会拉稀而死。
有过养蚕经验的同学这样教导养蚕新手。
下课啦,放学啦,小伙伴们也会互相交流,你养的蚕多大啦?
再大一点,蚕宝宝就要蜕皮了。每一次蜕皮后都会再长大一点。
还有一种有黑条纹的“斑马蚕”是少有的品种,手上有这种蚕的同学,就会被同学羡慕,都围着他,让他送自己两条呢!
蚕宝宝越长越大了,成了一条条肥胖的大虫子。有的懒惰又照顾不佳的同学,可能没有坚持到这一步,就给蚕养死了。
养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蚕被蚂蚁发现,搬回去吃了,以及被鸡看见,啄去吃了的情况。
能养到最后的,肯定是细心的同学啦!
自己养的蚕宝宝,把它抓来放在手上爬,痒痒的,也不怕。
有一天,蚕宝宝突然不吃也不喝了,可急死了我。
只见蚕宝宝一直仰着头,然后一个同学说:“它是要吐丝啦!”
蚕宝宝长大了,开始吐丝结茧了。看着它,仿佛在验收我的养殖成果,心里充满了甜蜜。
蚕宝宝吐着丝把自己包裹起来,最后成了一个椭圆的蚕茧。有粉色的,有金*色的,还有大多数都是白色的。
但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蚕宝宝安静了好一段日子,有一天,茧破了,出来了一只粉白的蛾子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破茧成蝶啊!长着触须和翅膀的蚕宝宝摆脱了虫子的形象,太美了!
两只蚕蛾凑在一起,准备孕育下一代
蚕蛾肚子鼓鼓的,像鸡生蛋一样的一颗颗产出了蚕卵,在纸上排列得非常整齐。
一直蛾子可以产几百粒蚕卵呢。
完成了繁殖使命的蚕蛾,不一会儿就奄奄一息了。看着蚕蛾一动不动的身体,心中不免有些酸楚。就这样离我而去了。
好在留下的蚕籽,可以来年春天再见。有这么多,我也可以分给小伙伴们啦!
嘿嘿,你小时候养蚕,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若有感触,让你的小伙伴们也重温一下回忆哦!
秭归伢子的记忆—那些年摘桑泡的时光!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综合。
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补救。
秭归网(ZiguiNET)
有性格有态度有梦想
秭归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
投搞请发邮箱
ZiguiNET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