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既是桑蚕文化的生动写照,也是农忙时节的一个缩影。龙穴山下,三十铺镇刁岗村蚕农们忙碌的景象,为美丽乡村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1
在刁岗村小满桑蚕专业合作社的桑园里,几十名蚕农正在忙着采摘桑叶、装车运输;养殖大棚里,蚕宝宝正在沙沙地吃着桑叶,蚕农们搬运桑枝、添叶喂食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当前正是蚕的三龄期,也是蚕的生长关键期,合作社里盒的蚕一天就需要消耗二万多斤的新鲜桑叶。因此,采桑喂蚕成了眼下最忙碌的工作,也是最需要人手的时候。
1
郭立满是刁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忙活村里的公益岗位之外,他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和其他蚕农一起在合作社务工。郭立满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村里负责环卫工作,收入还可以。平时在合作社帮忙养蚕,也额外增加了不少收入。今年雨水好,桑叶比较茂盛,目前合作社喂了盒蚕,他一天就要拉上10车左右的桑叶,等到了后期一天可能要拉14至15车桑叶。
1
三十铺镇刁岗村位于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村民种桑养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该村也是目前金安区唯一发展蚕桑产业的自然村。作为传统的桑蚕养殖村,刁岗村两委始终把蚕桑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提升乡村特色的主抓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蚕桑国际市场的影响,蚕茧市场价格低迷、蚕茧交易无人问津,当时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毁桑现象。据刁岗村书记许学和介绍,至年蚕桑市场滑坡,蚕茧价格始终卖不上去,刁岗村民当时心里也很绝望,导致了大面积毁桑;村“两委”想千方、设百计,找寻出路、坚持发展,与省蚕茧所取得联系,把制种场引进到刁岗村养蚕基地制种。这份种桑养蚕的情结和坚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心让刁岗村把蚕桑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宽、步伐也越来越稳。
如今的刁岗,再也不会出现“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的困惑和无奈。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成了拥有近亩桑园面积、年产蚕茧30多万斤、年收入万元的“蚕桑”大村,刁岗村也上榜年金安集体经济十强村!
为了充分挖掘桑蚕产业的经济效益,改变收入单一化的状况,如今的刁岗村“两委”开始谋划通过桑树种植衍生新产品,开发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打造各类桑产品来增加收益。桑果采摘体验农家乐趣,桑叶茶、桑芽菜强身健体,桑枝木耳清新爽口……桑蚕产业已拓展升华,农民收入也大幅提升。
(图文:徐舒琴崔昊)
编辑:徐舒琴蒋国婷
审稿:陆*
承办:金安区融媒体中心
投荐稿邮箱:lasjaqrmt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