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小朋友们,晚上好,又到了睡前故事的时间啦~
今天博士爷爷会带来哪些有趣的知识呢?一起来听听吧~
读
我们也推荐父母和孩子一起对着文字读一读,共享入睡前温暖的亲子时光。
问
博士爷爷您好,我今天想问您一个问题,蚕为什么会吐丝呢?希望博士爷爷回答。
博士爷爷:小朋友,你知道蚕宝宝吗?蚕宝宝又叫家蚕,是一种被人们养在屋里的,能够吐出柔软、光滑、洁白蚕丝的昆虫幼虫。
为什么说它是昆虫的幼虫呢?因为蚕是蚕蛾的幼虫,蚕蛾又是昆虫的一种,所以博士爷爷说,蚕是昆虫的幼虫。
养蚕和利用蚕丝是咱们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开始有人工养蚕了。
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为什么蚕喜欢吃桑叶呢?经过人们研究发现,桑叶里含有能够吸引蚕的引诱物质,也就是激发蚕咀嚼行为的味觉物质,以及能够帮助蚕吞咽桑叶的吞咽物质。如果用其它植物的叶子来喂养蚕,蚕饿了的时候,也吃这些叶子,但是却很容易让蚕生病,影响蚕的正常生长。
蚕宝宝在吐丝之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吃大量的桑叶,让自己一点一点地长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蚕宝宝一共要换四次“衣服”,等他们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幼年的老熟时期,它们就吃不动了,待在那儿就好像睡着了一样,这个时期就叫“蚕眠期”。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把身体里所有的残渣废液都排出来,然后开始吐出洁白的蚕丝。
每只蚕宝宝都会各自用蚕丝织成一个蚕茧,把自己包在这个茧里。等它们把丝吐完以后,再待上几天就会脱去那层满是皱褶的旧皮,变成圆圆胖胖的、*褐色的蛹,人们称它们为“蛹宝宝”。
再过不久,蛹宝宝就会变成一只带有翅膀的蚕蛾了,蚕蛾会挣破丝茧,从里面爬出来,然后重新获得自由。
可是蚕宝宝为什么会吐丝呢?这些蚕丝是怎样在蚕宝宝的肚子里制造出来的呢?
原来,在蚕宝宝的身体里,有一套结构完整、构成复杂的叫做丝线体造丝系统。丝线体连接着头部下面一个叫做挤压器的吐丝泡,蚕宝宝的这个天然纺织机,就是由丝线体和挤压器这两个基本部件组成的。
老熟期的蚕宝宝身体里,一般会有两列细胞组成的丝线体,这两列丝线体要比它的身体长出五倍之多,并且与贮藏丝液的带状囊相连着,头上的挤压器与周围的肌肉相连,蚕在吐丝的时候,头上的肌肉不停地伸缩,就会把线体里的丝液抽压出来,丝液与空气接触以后就形成了细长的丝。
蚕吐丝结茧的时候,它的头总是一会儿抬高,一会儿垂下来,并且不停地左右摇摆着。蚕宝宝每结好一枚茧,需要转换次到次位置,蚕宝宝就是这样不停地织啊织,把自己身体里的丝完全抽尽以后,化成蛹,变成蚕蛾,一代接一代的为我们人类造福。
小小的蚕宝宝是不是非常地辛苦,又非常地可爱呀?
小朋友,你听明白了吗?
故事来源于央广《小喇叭》节目。《小喇叭》节目开播于年9月4日,是新中国第一个面向低幼儿童广播的节目。60多年来,《小喇叭》节目一直保持童真、童趣、天真、纯洁的特点,形成了《小喇叭》特有的欢乐、活泼、亲切、自然的风格,特别是以播讲精美的故事,成为节目的标志,受到不同时期的孩子们的喜爱,成为中国广播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
几十年来,《小喇叭》一直以优秀的节目影响着几代中国儿童,同时也获得了国内外众多儿童广播奖项,其中四次获得亚广联儿童节目大奖,以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儿童广播节目奖和《艾美奖》提名,为几代小听众营造了绿色的童年世界。
博士爷爷,真名李晓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小喇叭》节目高级编辑,副主任。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小喇叭》节目组工作,多次荣获国内国际儿童广播大奖。其中广播剧《难船》、《秀梅》《小乌鸦和它的妈妈》等深受小听众喜爱。专题节目《听音响,编故事画图画》和《倾听自然》两度获得亚广联儿童广播节目大奖。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cctv14children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