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媒体热切谈论的伊朗风波,将人们的好奇心再度引向了这个古老神秘的中东国度。
从郁金香、苜蓿、希拉酒、太阳钟,到了不起的缔造者居鲁士大帝、抒情诗人哈菲兹……在西方叙事与刻板印象的缠绕中,我们罕有机会对伊朗重新打量。
在年出版的《我对祖国的职责》中,伊朗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个国王穆罕默德自豪地说:
“远在发现新大陆以前几百年,欧洲人把饭撒在地上用手抓食的时候,伊朗人已经用勺和刀在雅致的绘有图案的器皿里用餐了。除中国而外,伊朗文化不愧是世界上最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即使说伊朗文化在某些方面比中国更胜一筹,恐怕也不算夸口。”
波斯波利斯的*昏任超摄
伊朗,旧称波斯。
北大李零教授写道:“从古典时代起,波斯一直被欧洲人当作某种符号,象征与欧洲不同的文化和文化价值观。”
18世纪孟德斯鸠所著的《波斯人信札》,和19世纪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都曾借波斯人之口,谈论自己国家与时代的问题。
“没有镜子,人看不见自己的脸。他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你的脸。”中国向来也有此传统。我们探问左邻右舍或远隔重洋的国度与文明,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核心诉求是从两相比照中获得启发,或加深对自我道路的理解。
苏萨釉砖画《禁*图》李零摄
“读伊朗史,你会发现,你是在读世界史。伊朗是打开世界历史之门的钥匙。中国有句老话,‘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读伊朗史,也有同样的问题在心头。
波斯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央,古代世界互相交流的关键枢纽,波斯帝国不仅是伊朗高原的大一统,也是近东古国的大一统——从字面意义上讲,堪称另一个「中国」。同时,在所有早期帝国中,伊朗的三大帝国也与秦汉隋唐时期的中国最相似,在丝绸之路东西交往的历史上,伊朗与中国的关系也最密切。”
点击了解限时「购卡赠书」福利
即日起到1月15号,成为三联中读VIP,我们就赠你这套李零的《波斯笔记》(上下册)。眼下美伊冲突正酣,也许我们可以绕开热度,去得深一点——从回溯这个古老国家的历史、地理、考古和艺术开始,尝试慢慢逼近各种流行话语之外的真实。
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