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数字电影时代,技术进一步降低了电影门槛,给它的未来提出诸多疑问;全球市场的联通,让人以为迎来了电影发展的巅峰。
艺术的、*治的争论仍然存在于电影内外;而互联网正改变着电影制作和观看的传统模式……电影的形态和走向,仍有很大变数。
我们以这20年间的20件大事,回溯过去,展望未来(排名不分先后)。
▼
1.动作捕捉技术取得突破发展
动作捕捉技术首次应用在电影领域是年的[全面回忆],但是直到年,安迪·瑟金斯利用该技术饰演的虚拟角色咕噜,出现在影片[指环王]中时,才使这项技术获得里程碑式发展。
年,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达]中对动作捕捉技术进行了提升,利用头戴设备解决捕捉演员面部精细表情的问题,他还首次提出了“表演捕捉”的概念,但真正从表演层面让观众领会动作捕捉技术的,依然是安迪·瑟金斯。
在[猩球崛起]系列中,他饰演的猩猩凯撒与真人表演无异。另外,维塔工作室解决了动作捕捉技术在户外应用受到光污染影响的难题,让动作捕捉演员可以进行实景拍摄,不再只是在摄影棚对着绿幕表演。
2.胶片产品纷纷停产
数码相机、摄影机渐渐取代传统胶片产品市场,只剩下少数执着于胶片拍摄和工艺流程的艺术家及发烧友哀叹时代远去。
时代一直在远去。年,富士胶片的主要收入来自于胶片相关产业,到了年,数码产品的收入则占到了百分之七十;年,德国爱克发胶片公司宣部破产。
年,柯达公司停止生产旗下拥有74年历史的招牌产品——柯达彩色胶片,从年开始,其传统影像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除了各种胶片停产,尼康、富士、佳能等,在年后纷纷停止了旗下胶片相机的生产,业务重心转向数码领域。
胶片和胶片相机逐渐成为稀有产品,可选择类型越来越少。胶片电影拍摄也随着数字发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电影修复技术提升
从年电影诞生至今,世界各地生产的电影多不胜数,存放过久的胶片出现老化、划痕、断裂、褪色、粘连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影的画面效果,甚至危及一部电影能否继续流传下去。
传统的胶片修复,技术局限性太大。
年以后,得益于数字修复技术的发展,电影保护和修复的工作在世界各地的电影大国得到重视。大量经典电影以高清数字形式重新与观众见面。
年,马丁·斯科塞斯主持的世界电影基金会成立,主要帮助第三世界国家修复老电影。
世界各大电影节接连设立修复电影展映单元,电影修复技术发展的中心——博洛尼亚还设有发现电影节,专门展映经典修复电影。
4.年,蓝光碟取代HD-DVD
高清影像是新世纪以来,电影发展中的一个重头技术问题,除了从拍摄技术、影院放映系统方面提升影片画面效果,年才发展起来的DVD光盘,经历了几代更新,蓝光碟的出现,对DVD影视存储技术构成了威胁。
年,索尼牵头蓝光光碟存储技术研究;年,配备蓝光碟播放器的笔记本电脑诞生。
蓝光碟出现前,HD-DVD是高清电影存储的主要格式,但是随着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如派拉蒙、华纳,纷纷选择蓝光碟作为高清电影存储格式。
HD-DVD的主要生产商东芝在年宣布退出所有HD-DVD业务,蓝光碟自此成为新一代光碟市场霸主。
5.探索高帧率电影
年,彼得·杰克逊使用48帧拍摄的[霍比特人]系列让“高帧率电影”首次进入大众视野。但彼时全球电影市场还在消化[阿凡达]掀起的3D电影热潮,对于要求更高级放映设备的高帧率电影未有积极反馈。
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成为全球首部使用4K/3D/帧格式拍摄的电影,上映后毁誉参半。三年后,李安导演的第二部高帧率电影[双子杀手]上映,再次引发“高帧率电影是否是电影未来”的讨论。
对此,詹姆斯·卡梅隆发表看法,他认为高帧率是解决3D电影的一种方式。他会在[阿凡达]续集中“少量使用”,但高帧率电影“不会成为未来大势”。
6.[阿凡达]推动电影消费升级
作为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电影之一,[阿凡达]带来的改变不仅是电影技术层面,还推动了全球影院硬件升级,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
为了创造潘多拉星球,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团队耗费12年时间,自主研发了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虚拟摄影棚和协同工作摄影机,提升了动作捕捉技术,这些技术解放了3D电影和动作捕捉特效电影的生产力。
影片于年1月在中国内地上映,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电影票价进入百元时代,“IMAX3D”成为一种消费标准。
[阿凡达]最终以27.89亿美元刷新全球票房纪录,直到十年后才被[复仇者联盟4]打破。
7.[英雄]开启中国内地商业大片潮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电影发展走向市场化,引进好莱坞分账大片,但电影票房增长一直很缓慢,只有极少数好莱坞电影票房破亿,人们观影热情并不高。
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集合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顶级演员阵容,并且是中国观众普遍喜欢的武侠题材,因此制作时期即引起超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