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唐女法医中,出现了大量外国人,唐朝
TUhjnbcbe - 2025/5/11 11:35:00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狮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阗。”——《唐国史补》

#唐朝#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唐女法医》中,出现了大量的外国商人,这种情况在唐朝真的会出现吗?答案是肯定的,据《唐国史补》记载,当时每当有外国商船到达时,附近的城镇都会热闹起来,如果这是少量的商人和货物,肯定是不会有这种盛况的,但是唐朝时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外国人往来呢?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时往来唐朝的外国人,主要有以下几类:使节、商人、艺人、神职人员等,他们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寻求帮助或合作,有的是为了寻求经济上的汇报,也有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教义,但归纳起来只有一条,在大唐的疆土上,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大唐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用今天的话可以理解为,基础生产资料丰富,民众消费总量庞大,买东西成本便宜,卖东西不愁销路。

光从理论上说他们为了利益而来,是没有太多说服力的。骆驼举几个例子,据《旧唐书》记载“波斯大商李苏沙进沉香亭子材”,沉香木的价值不用骆驼多说,做个亭子需要的材料也不用骆驼多说,就一个能写入史书中的“大”字,就足以说明波斯商人的财力,《乐府杂录》中也记录了一位波斯商人,他花了千万钱,只为买一床冰蚕丝褥子。而“贫穷的波斯人”,在当时,很有可能是一个网红级别的笑话。

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从古至今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成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不过这条通道随着汉朝的消亡,时断时续,加上这条线一直战乱不断,很是影响了一阵。不过随着唐朝的统一,这条古老的商道再次变得繁荣起来。在大唐帝国的东面,未来明长城的终点,一条穿越林海雪原的商路,正在蜿蜒地向东北方延伸,高句丽、新罗等国的商人就等在路的另一头。

在大唐版图的南边,一条陆路穿越了四川盆地之后,又穿过了潮湿的南诏,经过更南的伊洛瓦底河流域,最终可以到达天竺等地,等在那里的不是商人,而是虔诚的教徒,只有轻装上阵的他们,才不会介意这条运力单薄的山路。相比陆路,商人们跟喜欢运力巨大,而且不会颠坏他们瓷器的海陆,友好的大唐在版图的东南,为他们留了两个落脚点,一个是羞涩的岭南,一个是热情的番禺。

政策好,才是真的好

再多的利益,再便利的交通,如果遇上一个闭关锁国的朝代,那么只能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当然这在唐朝并不存在。据《旧唐书》记载,唐朝有很开明的招商引资政策,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对外商发自肺腑的照顾,最终“使其感悦”,而且相应的官员,应该“常加存问”,让他们有离乡不离家的感受。还在政策法律上适当倾斜,“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外国人可以有条件地遵守各自国家的法律)。

俗话说“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只有住得安稳,才能好好开展工作,唐朝的政府显然很明白这一点。他们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友人,单独规划了一个名叫“蕃坊”的地方,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蕃坊”内还建有配套的生活设施,里面不光有寺庙、旅馆、超市、还有学校。虽然“蕃坊”一般只在番禺。但是对这些外国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除了获得一块落脚地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了解了政府的态度。

小结

所以骆驼认为,唐朝时,之所以能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往来,一是唐朝的综合国力,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二是当时的统治者有着长远的眼光,和实施了开明的政策。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唐女法医中,出现了大量外国人,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