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星堆面具大赏,考古人员别的遗址越挖越精
TUhjnbcbe - 2025/5/5 9:47:00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盆地还有别称“紫色盆地”,而在这块肥沃且地理位置特殊的地方,曾孕育着一个古蜀国,并且据考古发现,古蜀人是有规律地周期性迁居。

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江章华介绍,大约年前,被学术界普遍认为的夏文化进入了成都平原,从而形成了三星堆文化,然而关于古蜀国的历史,在殷商甲骨文中只提到了它为牧誓八国之一,而后一直到东晋,有了《华阳国志》,世人对古蜀国才有了更多的历史。

但在上世纪,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出土,人们才发现,在此之前大家对于古蜀国的认识知之甚少。另外,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都充满了神巫的气息,绝大多数属于祭祀用品,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

意味着在当时,巫师有着很大的权利,而在《山海经》中还讲述了一个“巫咸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今天则来看看三星堆出土的那些有着神秘气息的面具,网友们都不免直呼:别的遗址越挖越明白,就三星堆越挖越离谱。

青铜纵目面具

何为“纵目”?即放眼远望;竖生之目。而在这副面具,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其眼睛呈柱状往外凸,据专家研究后认为,凸出的眼睛代表了古人对眼睛的崇拜,不过还有学者认为,是古蜀人对烛龙的崇拜,亦或者是“蚕丛”的形象。

在神话传说中,蚕丛和鱼凫是蜀人的记载,据记载,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相传蚕丛的眼睛跟眼睛一样向前突起,头发则在脑后梳成“椎髻”。

上图的纵目面具也是出土于三星堆,它的额部还铸有夔龙额饰,而这种纵目面具还被现代称之为“千里眼”。

青铜人面具

这副面具的主要特点就是大,仔细一看,又觉得是呈眼睛下垂,嘴角微微扬起的姿势,另外两边耳垂部分有小孔,意味着带耳环的情况早就出现了,额头部分的小孔则可能是用来戴额饰的。

平头顶戴冠头像

这是三星堆二号坑中唯一一件平头顶戴冠头像,并且脑后的发际线较高,表情凝重肃然。

青铜面具

这副面具与其他出土的面具还是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神情柔和,偏女性,具有写实风格。

铜兽面

兽面呈一对夔龙向两面展开状。

黄金面具

据检测,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含金量达到了85%,银含量约为13%~14%。事实上除了近期出土的黄金面具,在此之前,就已经出土了带着黄金面罩的人像,有专家认为,面部贴金,不一定就是为了美观,还可能是与祭祀内容和对象有关。

在出土的50多件青铜人头像中,有4个是带着金面罩的。

缠辫子的人头像

该人头像的面部是戴有面罩的,而头上的辫绳状与现如今四川的一些地方的人头上缠绕的头巾形状相似。

跪坐人像

跪坐人像的形象与其他人像的形象有些不同,头发从前往后梳,再向前卷,眼睛瞪圆,龇牙咧嘴,因此被研究者认为是外来的人。

此外,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鸟类的形象还不少,这个还曾上过热搜,与愤怒的小鸟的形象特别相像。

这只就显得端庄了。

铜花果与立鸟

这只被认为是挂饰在某株小神树上。

不得不惊叹于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艺术之美,并且在数千年前,古人又是如何把它们打造得这般精美。另外,三星堆出土的一张张人像、面具,恐怕给外星物的形象,带来了不少的灵感,迄今为止,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还没有彻底结束,不知在后续,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星堆面具大赏,考古人员别的遗址越挖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