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飞龙镇蚕桑产业发新枝迈出乡村振兴新步
TUhjnbcbe - 2025/5/5 9:45:00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 http://pf.39.net/bdfyy/bdfzd/

蚕桑作为我国古代农业重要支柱,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它与稻田文化共称为东亚农耕文明标志。在我县飞龙镇,蚕桑这个传统产业搭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飞龙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把蚕桑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着力打造真觉村亩现代桑蚕产业园和新建新胜村亩桑粮套种基地。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建设现代化省力大蚕棚、打造蚕桑科普园地等,引导蚕桑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飞龙镇真觉村蚕桑养殖基地的蚕棚内,看到养蚕户们正在给蚕添加桑叶,在这里的每一张蚕床上都挤满了准备结茧的蚕。该村的妇女主任赵光荣,同时也是养蚕户,她告诉记者:“这批蚕已经属于快要结茧状态了,在养蚕户们的悉心照料下,放上蚕格,预计今晚就能开始结茧。”她一边张罗着给蚕添加桑叶,一边告诉记者,“养蚕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蚕从出生到结茧一直都十分脆弱,尤其是在小蚕生长期间,一旦出现一丁点的温度、湿度误差都会影响蚕的发育和结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上建起了小蚕共育室,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一套“小蚕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统一控制小蚕发育温度和湿度,减少了外部环境对小蚕成长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小蚕的成活率。

小蚕在共育室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被分到各个大蚕棚中喂养,像这样的大蚕棚,在真觉村就有六个,能同时容纳蚕床上千余张,同时,为了满足后续扩大养殖规模的需要,还会陆续增加大蚕棚数量。

飞龙镇副镇长郭仲勇:现在整个飞龙镇蚕桑(种植)面积是在1.3万亩左右,蚕茧(床)张数是在1.2到1.3万张左右。在真觉村这边搞的试点就是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公司提供技术,集体来负责管理,蚕茧成熟之后卖给公司,农户把土地给村集体,通过流转形式,农户参与到我们整个园子的(管理)当中,当工人,能在在本地就业,领(流转费)和工资。

为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构建多元化的蚕桑产业模式,飞龙镇以真觉村亩蚕桑产业园为试点建设,提出了“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创新思路,并着力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加大建设现代化省力大蚕棚、小蚕共育室,充分利用1.2万亩蚕桑树,以采摘的桑叶养蚕,并通过卖出鲜蚕茧大大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实现集体经济进一步增长。同时,飞龙镇还在该村投入资金建设了蚕桑文化馆,旨在传承蚕桑文化,科普种桑养蚕知识,让更多人进一步深入了解蚕桑这项在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技术。

据了解,飞龙镇下一步将会以真觉、新胜两村蚕桑产业为基础,着力提升蚕桑品牌影响力,深挖蚕桑产业价值,打造蚕桑科普园地,开展采摘体验活动,结合蚕桑文化教育,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集桑蚕种养、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带动更多村民种桑养蚕,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帮助他们走上勤劳致富道路,绘就一幅“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龙镇蚕桑产业发新枝迈出乡村振兴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