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蒲南溪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掘用好两院院士这一顶尖人才智力资源,在川单位目前共有两院院士65人;多地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当地高质量发展;全省评定两批20个院士(专家)产业园,汇集两院院士28名、高层次专家人才逾名。
在支持院士在川干事创业方面,我省出台支持两院院士在川创新创业十条措施,成立10亿元院士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去年,我省还举办了全国省级层面规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动,影响深远。
12月28日,尚好茶业副总经理赵庆华回忆七年前第一次拜访向仲怀院士时的情景,仍印象深刻。
南充有深厚的蚕桑产业基础,但是“一身都是宝”的桑树利用率不到5%。当年,尚好茶业想要另辟蹊径,在桑叶茶方面有所突破。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是国内唯一的蚕桑专业院士。尚好茶业董事长刘露民遂率队前往拜访。“公司团队不下十次到西南大学,最终向院士感受到了我们发展桑产业的决心。”赵庆华说道。
年,尚好茶业的桑叶茶产品刚刚起步,在南充只有百亩基地,所以大量的桑叶原料要在各地采购,导致桑叶的品种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向院士提出了第一个关键性建议:“你们有生产茶叶的基础,但是蚕桑对你们来说,是全新领域,没有基地是不行的。”
向院士的这番话说到了尚好茶业的心坎儿里,也给他们点明了发展方向。
多方考察选择地点,第二年,尚好茶业开始在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流转土地,到年建成蚕桑基地余亩。
基地建成后,向院士亲自带领科研团队来到南充,并且提出“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理念。“向院士作为研究家蚕而蜚声国际的专家,能够突破学科限制,为发展桑产业发声并谋划,是很可贵的。”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刘刚是向院士学生的学生,他非常认同向院士提倡充分利用桑叶、桑枝,发展多种产品,从“栽桑养蚕”转型为“栽桑养人”。
理念提出来了,如何落地呢?年,经过前期充分的了解和沟通,向仲怀院士工作站正式建立,并于次年在嘉陵区双桂镇尚好桑茶产研中心挂牌。刘刚也带着蚕研所团队入站。
“向院士的高校团队负责基础研究,把桑叶、桑果的成分及功效研究透彻,我们蚕研所就负责把研究成果落地到基地,负责桑树的安全施肥、绿色防控,以及具体产品的研发。”刘刚说,目前院士工作站中共有三十余名专家,高校和蚕研所几乎各占一半,各司其职。
去年,向仲怀院士工作站被授牌为第九批省级院士工作站,科研成果连续两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尚好茶业的桑产业也随着工作站的发展而同频振动。“年大概是万元产值,到今年前三季度,产值已接近多万元,蚕桑基地面积达两万亩。”赵庆华说,公司产品也从专利春桑茶,扩展到复合茶饮料、抗替蚕饲料、桑果制品、桑黄饼干等等,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向院士所期望的’多元发展’正在起步。目前公司的三条生产线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二期厂房正在建设中,预计增加五条生产线,明年即将投产。”
感言
向仲怀:近年来,我一直在研究蚕桑产业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年以来,我在南充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实施“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改革思路,现在桑茶已成为生态富民的新业态,已成为全国蚕桑产业多元发展的一面旗帜。四川原称“蚕丛古国”,现在也是蚕桑产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四川省人才工作的有力支撑下,我相信,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一定会更高地飘扬。
(图片由尚好茶业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