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很巧,刚大学毕业,我就在隔壁村工作,当了4年的‘村里人’。如今,我换了新身份,带着初心和使命,再次踏入了这片充满着希望的田野!”年4月7日,29岁的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试验站技术人员张莎莎来到冶金园(锦丰镇)协仁村,望着眼前的村委会办公楼,她明白从这一刻起,自己正式有了新的身份——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曾经的“村里人”,张莎莎早已做好了扑下身子应对挑战的准备。
张家港冶金园(锦丰镇)协仁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莎莎
一村一景各不相同,美丽乡村各美其美,协仁村“美”在何处?张莎莎的答案是:美在环境、美在产业、美在村民的笑脸。在驻村履职的这一年中,她着力创建“福满仁间”水美乡村特色路线,打造市级蔬菜示范基地;“搭线”市农业试验站党支部与冶金园(锦丰镇)协仁村党总支党建联建,构筑“资源共享、双向服务”的工作格局;组建协仁村“先锋五色”志愿服务队,架起乡村服务“连心桥”......年2月12日上午,扬子晚报“新春走基层|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看变化”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张家港市冶金园(锦丰镇)协仁村,跟随驻村第一书记张莎莎,倾听美丽乡村背后的“美丽故事”。
薛马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添翼见习记者梅方滢实习生付金慧胡思思
党建为媒,农试站党员们走进协仁村,齐聚一堂“闹”元宵
2月12日上午9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了张家港市冶金园(锦丰镇)协仁村村委会。走进大门,大厅里热闹非凡,一盏盏五彩灯笼整齐排开,一张张红色灯谜空中飘扬,阿婆们忙着包汤圆,小朋友们正在套圈、猜灯谜,满满的欢声笑语。通过询问现场的志愿者,记者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张莎莎。文静稳重、朴实干练是这位“90后”驻村第一书记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呀,你们在一旁稍微坐会儿,今天是我们的元宵节活动,我正给下汤圆呢,马上就好,你们也来尝尝,都是阿婆们亲手做的。”张莎莎一边说着一边将汤圆从锅中捞起。张莎莎告诉记者,当天这场元宵节活动是协仁村联合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试验站共同开展的党建活动,党员群众聚在一起做汤圆,猜灯谜,学党史,欢庆元宵佳节。“我觉得乡村里最美的风景,就是村民们脸上的笑脸。”张莎莎说。
刚和记者聊了一会儿,门口处便传来了农试站副站长唐瑜对张莎莎的呼唤:“莎莎,这盒汤圆是给卞叔叔的,一会儿记得带着哦。这几本党史书籍先给你,一会儿吴阿婆到村委会里来拿。”有着“村里人”和“站里人”双重身份的张莎莎笑脸盈盈地一一答复着,左手拿着无纺布袋,右手捧着党史书籍,忙得不亦乐乎。整理完这些东西,张莎莎便准备前往几位行动不太方便的老党员们的家里,把汤圆、日历、党史书籍送给他们。
张莎莎望着大厅里的“红马甲”们回忆道:“去年9月的时候,协仁村党总支与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农试站党支部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书。当然,这根‘红线’也是由我来牵的。自从有了团队力量的加持,我对自己的驻村工作也更有了信心。我们农试站的同事,仿佛也和我一样,成为了‘村里人’。”两家单位党建联建以来,作为“红娘”的张莎莎总在两头奔波。“初心园”种植计划、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稻新品种示范项目......在“结对共建”的力量下,一件件事从“纸上”落到了“实地”。
找准服务“着力点”,组建“先锋五色”志愿服务队,架起“连心桥”
张莎莎一手拎着两袋米,一手拎着汤圆和书籍,走出了办公楼。在驱车前往老党员家的路上,张莎莎向记者谈起她刚来协仁村时的经历。“说实话,来到村里之前,还是有一点点紧张的,毕竟是一个新环境,新集体。那天我走进办公楼,就看到了三位以前和我一起在隔壁村工作的同事。时隔三年,没想到居然能够在这里遇见,真的是。”新集体里有着不少的老朋友,这让张莎莎原本微微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老同事们带着张莎莎走遍了协仁村的角角落落,在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嘱托中,充满着亲和力的张莎莎很快便和村民们熟络了起来,她也对村庄的总体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随后的日子里,张莎莎走近稻麦种植大户,查看小麦倒伏情况和稻麦茬口进度;走近果农,发现田间病虫害并及时予以技术指导;走近支部老党员,诵读党史,畅聊家常……
“我老公也在基层工作,每当我遇到问题时,他总会为我出谋划策。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想办法让村民感受到你的‘温度’,要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幸福感如何提升?张莎莎找到了属于协仁村的服务“着力点”。张莎莎告诉记者,在协仁村有着一百多位退役军人,其中一大半为中青年。在她的提议下,协仁村依托“军人之家”,成立了“先锋五色”志愿服务队。红色-“海棠关爱”服务队为空巢老人、残疾人暖心跑腿买米买菜买药,修理灯管、换煤气瓶;橙色-“邻里互助”服务队化解协调邻里群众矛盾,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找人诉说,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蓝色-“平安守护”服务队参与辖区应急救援服务,向村民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这支志愿服务队里很多是退伍的老兵,是退役不褪色“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一亩“初心园”,丰富困难家庭的“菜篮子”,点亮群众的“微心愿”
说话间,张莎莎与记者一行人来到了老党员卞官民的家门前。“卞叔叔在家吗?我们来看您啦!”随着一阵脚步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出了房门,“原来是莎莎呀,怎么还拎着这么多东西来,上次你们给的蔬菜我们老两口还没吃完呢。”张莎莎笑着将手中的汤圆、大米、党史书籍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这汤圆是乡亲们早上自己包的,刚出炉还热乎着呢,豆沙馅儿的,可好吃了!这大米是我们农业试验站培育的品种,外面都买不到的咧!提前祝您元宵节快乐!”听完张莎莎的介绍,一家人连连道谢:“村里一直想着我们,真的非常非常感谢。这米我们一定好好尝尝,等尝完了我给你打电话,给你们也做一个反馈。”
“最近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老两口身体还好吗?”……在老人家里,张莎莎亲切地与老人聊家常,详细了解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
与老人道别后,张莎莎走出了院子,她的脸上依旧充满着笑容,“说实话,我力气比较小,那些东西还真挺重的,不过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脸,心里美滋滋的”。
初心园
记者看到,在老党员卞官民家对面,有一个用废旧轮胎和竹子围起来的一块菜地。“这一亩菜地就是我们协仁村的初心园。”张莎莎向记者介绍道,“初心园”里面种了甘蓝菜、白菜、萝卜、蚕豆等受老百姓喜爱的家常蔬菜,由“五色先锋连”成员分区负责蔬菜种植,成熟后将各类蔬菜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以及困境家庭。“初心园”的打造,为“先锋五色”志愿服务队提供了帮扶平台。
如今,已经有40多名志愿服务队成员参与了“初心园”的劳动实践活动,采摘了各类蔬菜近斤,受益群众达到了多人次,实实在在的丰富了困难家庭的“菜篮子”,点亮了群众们的“微心愿”。“我正在打造一条特色线路,初心园正是这线路中的一个点位,也是我们村的重要党建活动阵地,一会儿我带你们到另外一个点位去看看,那里可是我们村的‘产业重地’。”张莎莎说。
铺就绿色产业之路,创建“水美乡村”特色路线
上午10点半,张莎莎带领记者来到了协仁村的稻麦丰产方。张莎莎介绍,这里种植的水稻品种都是张家港市主推的新品种,稻子成熟收割后将在附近的农贸市场出售。“我们的新品种米质好,外观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润滑,深受村民们的喜爱。产量也比较高,收入也自然就会增加很多。”张莎莎说。
记者看到,在稻麦丰产方的周边,每家每户的房屋前都有一块菜地,菜地里的牌子上写着“美丽菜园”。张莎莎介绍,这些“美丽菜园”都是村民的自留地,老百姓自行选择种植爱吃的家常菜,像青菜、生菜、韭菜……每一颗都整齐地排列在菜园内,远远看去,仿佛是一片绿色的“花园”。
“村里的稻麦丰产方、党建初心园、蔬菜连栋大棚,均位于港丰公路南侧,练成了一条线,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我们村可以整合创建‘水美乡村’特色产业路线,打造市级蔬菜示范基地,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为村民和市场提供服务场所和物质保障。”张莎莎告诉记者,如今的蔬菜连栋大棚还是以种植草头和芹菜为主,目前,她已经与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蔬菜站、植保站、耕保站对接多次,接下来将对蔬菜连栋大棚进行提档升级。“大概两个月后,新的承包商将来到这里,更优质的蔬菜品种将在这里种植。”张莎莎说。
在过去的半年里,张莎莎白天奔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晚上认真梳理、归纳和总结。在协仁村党总支书记黄飞的支持下,“福满仁间”水美乡村特色路线蓝图已经在协仁村绘就。张莎莎告诉记者,在未来,这条特色线路将成为离锦丰高速收费站最近的乡村产业线路,村民可参观现代农业基地、感受乡村特色文化、享受党建服务。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