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南充,又称“丝绸之都”。据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早在多年前的西周初年,南充的丝绸品就已成为王室贡品。
如今,南充丝绸生产仍然历久不衰,尤其以百年企业“丝二厂”为代表,通过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南充丝绸业形成一条集缫丝、织绸、炼染、服装、家纺制品、旅游产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续写着千年的辉煌与荣光。
年,西充县占山场富商傅骏三在南充县都京坝创办兴隆丝厂,首开南充采用机器进行缫丝织绸生产的先河。
年,张澜先生在今天顺庆区南门坝创办果山蚕业社,传授孵蚕种、栽桑养蚕、改良蚕种的新技术,并购置60部脚踏缫丝车缫制扬返丝,首创南充缫制匀度扬返丝之例。
年,南充缫制的蚕丝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头等奖;年,丝厂缫制的‘金鹿牌’生丝获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年,张澜先生和盛克勤等人集资白银5万两,在今天顺庆区学院街创办六合丝厂,并于年迁至南充县都京坝。
年,由南充县商人常俊民创办的合记丝厂收购兴隆丝厂后更名为同德丝厂。年,丝厂购置蒸汽锅炉和发电机,首次用蒸汽煮茧缫丝和点灯照明。
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上海丝价猛跌,南充境内各丝厂歇业,为了共渡难关,六合丝厂和同德丝厂合并更名为同六丝厂,成为当时全省第一大缫丝厂。
年5月,四川省政府将四川大华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官商合办,同六丝厂更名为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简称“南充丝二厂”。
到年,四川蚕桑业出现转机,南充丝二厂抓住机遇,招收工人、蚕丝绸技术人员、留学海外精通蚕桑业的人才,并添置设备,扩大生产,创造品牌。
到了年,全国工业经济迅速复苏,丝二厂年产值在万元左右,年突破亿元大关。
这个生产规模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第一,甚至堪称亚洲第一。当时丝二厂的职工最多时上万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万人工厂。
当时,南充市农业收入一半来自栽桑养蚕,4个城里人就有2个人吃丝绸饭,南充工业的半壁江山当属丝绸产业。
但随着市场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和江浙丝绸、国外丝绸的异军突起,南充丝二厂产销脱节,步入困境。
后虽经政府改制成立了南充嘉丽华丝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但终因其产品的研发能力弱、技术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而破产。
年,“嘉丽华”剥离出有效资产,组建四川南充六合集团公司。
如今已经看不到夕日的辉煌了!
本文照片近期实地拍摄,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