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古诗词译注东山豳风
TUhjnbcbe - 2025/3/4 17:3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www.zherpaint.com/jydh/fysx/m/1478.html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蠾,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徂(音祖):往。东山:地名,军士的远征之地,在今山东曲阜附近。慆慆(音滔):形容日子长久。零雨:小雨。濛:微雨貌。制:裁制衣服。裳衣:普通衣服。士:通“事”,从事。行枚:古人行军,为免发出声音,人与马口中含着筷子似的东西。另一说,是“枚”通“微”,“微”通“徽”,行枚指军徽。”制彼裳衣”二句是说回家以后可以穿上普通衣服,不再与军事活动有关。蜎蜎(音):蚕虫类蠕动的样子。蠋(音烛):本作“蜀”。鳞翅目昆虫的幼虫,青色,大如手指,多生在桑树间,俗称野蚕,烝(音蒸):长久。敦(音堆):作“团团”解。此处形容军士独宿在车下,身体缩成一团,与野蚕对照,可见其孤独苦酸。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疃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果臝(音裸):植物名,即栝楼。施(音异):蔓延。宇:屋檐。伊威:昆虫名。灰色多足,生长在潮湿的地方,俗称潮虫、土鳖。蟏(音肖)蛸(音稍):虫名。一名蟢蛛,一种长脚的小蜘蛛。町(音挺)疃(音团上声):田舍旁空地,禽兽践踏的地方。鹿场:野鹿践踏出没的地方。熠(音异)耀:闪闪发光。宵行:夜行。伊:此,这是。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颧(音贯):水鸟名,形似鹤。垤(音迭):小土堆。穹:空隙。窒:堵塞。征:征人。聿:将要。敦:团团的。瓜苦:即苦瓜,瓠瓜。古人结婚行合卺之礼,将瓠分为为两半,夫妇各盛酒漱口。栗:通“裂”,劈柴。薪:柴。古人结婚时也有把柴放在新房内,喻示永结同心的习俗。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仓庚:黄莺。皇:黄白色。驳:赤白色。马:指陪嫁的马。亲:指妻之母。

缡(音离):佩巾。古代嫁女时母亲要亲自为女儿结上佩巾。九十其仪:表示婚礼仪式繁多。新:指新婚时。孔:甚,很。嘉:美。旧:指现在。

我从军来到了东山,

时日很久不得返还。

我从东边回来,

细密的小雨连绵不断。

我在东山刚听说要回,

心已悲伤西边的家园。

回家后可换上平常的服装,

不再从事军中的征战。

蠕动爬行的可怜蚕虫,

栖息在野外的桑树之间。

夜晚我一个人独宿,

在车下将身卷缩成一团。

我从军来到了东山,

时日很久不得返还。

我从东边回来,

细密的小雨连绵不断。

栝楼藤蔓上的果实,

已爬上了残破的屋檐。

地虱满屋子乱爬,

喜蛛在大门上高悬。

野鹿屋前屋后的奔跑,

闪耀的磷火在夜里流窜。

家园如此岂不很可怕?

然而还是让我怀念。

我从军来到了东山,

时日很久不得返还。

我从东边回来,

细密的小雨连绵不断。

颧鹤在土堆上鸣叫,

妻子在家中长叹。

打扫庭院堵塞缝洞,

我的征人就要回还。

那团团的瓠瓜,

仍然搁放在柴堆之间。

自从我的征人不见,

到如今已有了三年。

我从军来到了东山,

时日很久不得返还。

我从东边回来,

细密的小雨连绵不断。

黄莺在天上飞来飞去,

鲜艳的羽毛亮光闪闪。

妻子嫁过来的那天,

那陪嫁的马儿黄赤相间。

她母亲亲手给她结上佩巾,

婚礼的仪式多得没有个完。

那时候她是多么的美丽啊,

现在可不知是否还如从前。

这是一首久戍归家的战士,在归途中充满种种想像的诗。诗人并不直接写战士回家后的情形,却把镜头拉向归途这一特殊的场景中,给主人公和读者一个大大的悬念。然后通过主人公真实而又虚幻、单纯而又复杂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刻画出主人公的情感心态。这些画面的构成是极其自然的,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是诗人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战士是在三年前的新婚后前往东山戍守的,所以当他刚刚听到“曰归”的消息后,他的第一反映是心“西悲”,归途中,他首先的想像是可以穿上平常的服装,摆脱军队,这是极自然的想法。他看到蚕在桑野间蠕动,而自己夜里蜷缩在车下时,岂不也是一条蚕?第二节中对家园荒废的想像,最为传神。栝楼要网罗整个的屋宇,土鳖像军队一般在室内穿行,蜘蛛像门将一样封锁门户,野鹿在房前屋后奔驰不息,鬼火有如幽灵飘忽闪耀,大自然中最荒凉恐怖的情景全聚于此,能不可怕吗?出人意料的是,“伊可怀也”,他热爱这个家园,尽管它如此荒废。第三节想像妻子在家中的情形,妻子叹息、打扫、盼望,只是当她看到新婚时就摆在新房内的瓠瓜和柴薪时,才想到有三年没有看到自己的丈夫了,他想到了妻子比自己更孤独悲苦。第四节大部分是回忆,回忆当年新婚时的情形,像音乐中的快板一样,调子多么明快!他清楚地记得,黄莺在天上飞,羽毛的色彩好鲜艳——妻子陪嫁的马儿毛色也不错——她母亲亲手给她结上佩巾——婚礼的仪式真多——那时妻子非常的美啊!可是回忆中的情形越是美好,他反而越是觉得空虚恐惧。他最不愿想像、最害怕想像的就是:那个美人儿现在如何?家园荒废可以重建,情感磨难可以弥补,青春的消失则一去不再来,而他早在心“西悲”的时候就害怕会出现这些结果。战争没有给他带来令人欣慰的东西,失去的倒是不少,厌战当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西周武王刚死,成王即位之时。成王年幼,周公摄理国事,武王之弟管叔、蔡叔会同殷纣之子武庚乘机判乱,周公率军东征平判,继而东伐淮夷,歼灭奄国,历时三年,诗中“我徂东山”即指此事。

本文由轻风细雨去观花原创,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诗词译注东山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