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鸿沟天堑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还是文化上的,而其中最贴近人们的无外乎是饮食文化了。在珠海的时候,听到过一个有点儿恐怖色彩的餐桌故事,说是广东人最爱的一道菜是“三叫”。说的人是一位常住广东的西北汉子,看着我们疑惑的眼神,哈哈哈大笑,这个“三叫”的原材料就是刚刚出生三天以内的小老鼠,还没有睁开眼睛,也不太会活动,摆放到精致的餐盘里,食客用筷子夹起来的时候,叫一声,放在蘸碟里沾一下,叫一声,下口的时候叫一声,正好三声,这就是这道菜名的由来。听过之后,瞬间觉得整个三观都已经轰然倒塌,根本无暇去考证这样的菜是否存在,包括北方人对于南方饮食的一些偏狭的认知都可以暂时忽略,单单是这样一个坊间流传的故事就多少能够让人们对南方人的饮食面貌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南方人对自己的食材不设限,追求新鲜,奇特,养生等等,这也是04年非典流行期间,人们对南方人口诛笔伐的一个由头,现在主流的说法就是,因为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未经过高温消杀就进入了人体,导致了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在人类中间的传播。在那之后,食材方面的奇闻异事少了很多。
这些其实都是一个地区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饮食习惯,并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但是经过好事者的大肆渲染和鼓噪,民众不经甄别瞎起哄,各种稀奇古怪的食材经过鼓吹,成为人们争抢的对象,商家得了利,媒体得了流量,于是人们在偏狭的路上流连忘返起来。
在我们家乡,一直就有吃金蝉的风俗。到了初夏时分,人们晚上乘凉的时候,拿着手电筒,在小树林里翻一翻找一找,总能够抓到几只,回到家,清水洗净,放在油锅里炸至金黄,便成了一道最美味的小食。从小就有这样的饮食,所以从来不觉得奇怪。但是有一年去了外地,看到当地人吃油炸的蚕蛹,椭圆形的蚕蛹炸的金灿灿的,端上了桌,胃里瞬间一阵难受,忍住了。饭后问当地人,怎么吃得下去这样的虫子呢。心里不觉得难受吗。当地人一脸不解地看着我,问我说,你们那里不吃这个吗,他们的疑惑的表情和我疑惑的表情如出一辙。
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地思考,对于我们来说,金蝉是初夏孩子们最喜欢的美食,我们从来不觉得那是一种虫子。对于吃蚕蛹的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只是觉得那是一种食材,非常美味,在他们眼里,那也不是虫子。但是客观上,我们都是吃虫子的,只是,不同的地域对于虫子形成了不一样的认知罢了。
不同的地域对于食材有不一样的认知,不一样的食材早就不一样的饮食文化。我们都应该有包容的心态,多理解背后的习俗和传承。但是同时,也不应该为了求新求异,在偏执的寻找食材的路上越走越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