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蚕做茧的时候。“蚕丝是蚕老时分泌的丝液凝固成的纤维,它可以连续吐丝长达至米左右,也叫‘天然蛋白丝’‘蚕丝棉’。以蚕丝纤维为原料,就可用织出各类品种的织物来。”作为潍坊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隽新昌随手抓一把蚕茧在手中一摇,就知道蛹化程度及天数,并能说出产多少丝来。
10多年前,隽新昌和有着缫丝工作经验的妻子自行创办了织丝厂,招用员工30多人,用传统的方法缫丝,木柴加热烧水煮茧,纯手工拉制,这样能保持产品原有的内在蛋白,蓬松柔软、透气保暖、原生态绿色天然。
“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在多年的蚕茧丝之路上,隽新昌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手工蚕丝被制作技术传承下来,申请了“手工蚕丝被”非遗传承,并成立临朐县丝洁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采用双宫蚕茧为原材料,先后经过选茧、煮茧、剥茧开棉、冲洗晾晒、拉丝成被等步骤制作而成。拉丝成被是用剪刀剪开后,有四人一层一层地拉开铺起来,制作成各种规格的蚕丝被。其制作过程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出的被子质地细密、手感松软、厚薄均匀、冬暖夏凉、防潮防虫、滋养肌肤,还含有淡淡的植物纤维味道。”隽新昌对蚕丝情有独钟。
这些年,随着“手工蚕丝被”深受人们喜爱,隽新昌走出去,多次带货参加潍坊富华国际会展中心展销,现场制作,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产品品质得到广泛信赖和认可,周边客户纷纷慕名登门订做,远销北京、河南、上海、吉林、内蒙古等地。目前,“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入列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县丝洁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潍坊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谭佃贵通讯员时会来卢相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