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春蚕生产季节,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南浔区和孚镇桑基鱼塘核心区于年首次引进现代化流水线进行机器人养蚕,为古老的桑基鱼塘注入新动能。
座落于桑基鱼塘核心区和孚镇荻港村的湖州宝宝蚕业有限公司里的工作人员正用机器人在养蚕,只见机器人把一格格养着小蚕的蚕匾搬运到流水线上。
先经过流水线上的消毒和桑叶投放环节,最后再由机器人把完成桑叶投放的蚕匾集中放置好,整个操作过程里工作人员只需要做些辅助工作就可以了。
“机器人养蚕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来人工饲养,从准备工作到蚕茧结束,大概需要三十天时间,劳动力的成本投入大概要块钱左右,收入只有块钱。而现在由机器人运作了以后,成本可以降低五分之一,所以机器人是未来我们科研发展的主要方向。”湖州宝宝蚕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法荣说。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让传统的劳作方式与现代接轨仍然是一个问题。
为此,年企业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引进了现代化流水线,并首次进行了机器人养蚕,寻求在创新和发展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湖州市桑基鱼塘核心区企业探索采用机器人养蚕,也是为湖州市今后机械化养蚕的推广做示范。
记者:陈亚萍
见习编辑:李黄祺
见习责编:施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