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几番波折,历经漫长的等待,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线下展终于在9月27日盛大开馆。排除疫情反复侵袭的干扰,克服种种困难,今年的大理国际影会可以说是姗姗来迟。
本届大理国际影会主题是:“重构与距离”,据统计一共有个展览,余幅作品,规模比较空前。大理国际影会走到今天,既是很多摄影人久别重逢的团聚、也是摄影师与观众链接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当下,对于很多摄影人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今年浙江摄影人也带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和热情参与了此次的影会,许多优秀的作品不仅在摄影节上纷纷亮相获奖,而且也带回了很多的体验和收获,借此影会之际,笔者对部分参展的摄影师进行了采访,下面是整理的采访内容和对谈。
*王小川: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此次大理影会,浙江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特地来到了现场,他不仅观看了影会的许多作品,而且还到每一个浙江摄影人的展区看展,并和摄影师进行了交流,分享,并给予参展的浙江摄影人鼓励,很多外地的影友说,你们浙江摄影氛围真好啊,主席都亲自来给你们鼓劲呢,主席笑着说:我是来学习的!
采访对象: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采访:释藤
Q
释藤:请问王主席,您是第几次来大理了?这次到大理国际影会,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小川:大理来个好多次了,之前来大理也有好多年了,当时是为编著《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而来大理、丽江等地收集史料,大理国际影会却是第一次参加。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传统与当代、借鉴与融合、地域与全球的碰撞感。这里面有科技与艺术的交织,有传统文化与当代创新的延续,也有中西方艺术间对话。
Q
释藤:这次浙江摄影人很多来到大理这个平台,进行展示,销售,交流,您作为浙江省摄协主席,看到他们的努力和作品有什么话希望对他们说的?
王小川:艺术与市场是历来不平衡,影像艺术作品的润格高低并不完全代表艺术的价值,只能作为区分艺术市场价值的晴雨表。当然,我非常希望参展的浙江摄影人在大理能获得双丰收,探索出一套“叫好又叫座”的影像之路,与大理百姓“共同富裕”。
Q
释藤:这次浙江籍摄影师也有三位在此次影会上获奖,您有何感受?对他们当下和今后提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王小川:作为一位来自浙江摄协的主席,首先向在大理影会上获奖的三位浙江籍摄影师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展的各位摄影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衷心感谢大理国际影会组委会和评委会对浙江摄影家的厚爱与支持。当然,获奖固然重要,但参与比获奖更为重要。要始终把获奖作为迈向新台阶的起步,艺无止境,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Q
释藤:我看您这次来大理,每一位参展的浙江籍摄影师的展览都去用心看了,您作为主席很支持这些摄影师啊,很多人都羡慕我们的摄影氛围,但是站在全国的高度,您觉得浙江籍摄影师应该从哪些方面需要更好的提升自己呢?
王小川:跳出浙江看浙江、跳出摄影看摄影、跳出当代看当代。浙江文化建设已从文化大省发展到文化浙江。现今,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又提出了浙江“要在共同富裕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总要求,作为浙江文化的重要文艺门类--摄影,我们还需继续奋斗和努力,不断地贡献摄影的力量。面对全面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只有站在全球、全国的高度,才能让处于领跑状态的浙江摄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奔跑前进。摄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更多地跨界融合,或许更加能够找到摄影自身的发展之路。当代影像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但创新需要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各个艺术门类而发展,才能寻找到当代影像创新之门。
Q
释藤:摄影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培养一支优秀的队伍更需要付出和努力请问今后浙江省摄协会在哪些方面给摄影师更多的条件和支持或者说平台呢?
王小川:您说的很正确,摄影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说有几幅作品获过几次奖,立马就成为一名摄影大师。摄影蹬高原不易,攀高峰更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有勇攀高峰决心和信念,“摄影浙军”就会在摄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省摄协今后一定会继续为摄影人创造出尊重影像、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为广大会员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等多种平台,把协会办成广大会员真正所需的“摄影人之家”。
*欧阳:创作是漫长的过程,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思考
欧阳世忠,来自浙江温州的一位摄影师,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获得了很多殊荣,但是近年来欧阳似乎很少露面,他热心于培养身边的摄影人进行专题影像创作,专注于本土影像的挖掘和思考。但是对于个人的创作他依然充满梦想和执着,他说艺术是一条探索之路,创作的过程是需要很多时间的,必须具备思考的能力和拓展的空间。本次大理国际影会,他带来的作品《蚕说》,获得了金翅鸟最佳摄影作品奖,他说自己很意外,但是很开心,说明也是大家对他作品的某种认可和褒奖,不过创作之路很漫长,他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做喜欢的事情。
采访对象:欧阳世忠采访:释藤
Q
释藤:首先恭喜你获奖啊!是获得金翅鸟最佳摄影作品奖对吧?前几天你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又刚刚获奖,这是双喜临门啊?请问心情如何,是不是有点激动啊?
欧阳:是的,前几天我的作品《潜伏》刚在平遥国际摄影节获得优秀作品奖,而今《蚕说》系列又在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上获得金翅鸟最佳摄影作品奖。两组不同的作品在不同的摄影节上获奖,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的作品受到评委的青睐和认可。
Q
释藤:听说你是第一次到大理参加国际影会啊?之前为什么一直没有走出来?这次是什么契机促使你来到大理?
欧阳:我在16年彻底关闭了经营20多年的广告公司,开始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摄影工作坊教学和摄影创作上。边教学边创作,甚是忙碌,所以很少和国内外艺术家们进行交流,也很少参加国内外的摄影节及一些重大展览。今年,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有所改变和突破,应该走出去。因此,今年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自已创作和展览上。摄影节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展示作品的重要平台,现场观看非常重要。所以这次我把《蚕说》系列带来展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和大家分享,也想看到观者对自己作品的反应,也想乘机学习画廊展的作品制作工艺、展现方式、包括一些销售的规则和定价,为我接下来的两个重要的策展项目做准备。
Q
释藤:这次你带来的作品《蚕说》无论从创作的纬度和时间的跨度好像都挺长的,看的出来是你精心准备构思的结果请问一下你的创作起源和想法?
欧阳:《蚕说》是我继《新本草纲目》之后,又一以生命为主题核心进行的创作。开始,只因想讨好女儿才在网上买了些蚕卵,谁料在移情的作用下,我仿佛照看自己的孩子们般,亲受着每只蚕从卵、幼虫、蛹至最后化茧成蝶短短不及两月的一生的挣扎、痛苦和升华。
这系列作品以蚕的自然生命为媒介,以时间和生命为核心,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蚕整个周而复始轮回重生的无限的循环过程为对象而进行的实践性创作。蚕的生长过程是时间和生命在漫长的旅途中存在的显影,其中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更有生命的维度。我从蚕的微观世界窥探大千世界的宏观存在。疲于奔命的人的一生,何尝不似蚕一般呢?在生命的国度里,时间、空间与个体生命的维度交织共存着。“春蚕到死丝方尽”,折射的不仅是蚕的一生,也似人的一生。
我也尝试更多的表现手法如:绘画、摄影、动画,装置和行为,学习如何让它们在我的作品中融汇与创新。我用自己的图像语言从生命的本源正视自己、面对当下,去重新认识世界。
Q
释藤:你这次报名的是个展并没有报名参加画廊展区,这是什么原因?你是如何看待影像收藏这个现象的?
欧阳:我对画廊展程序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报了个展。其实真正的艺术家会透过文化、透过时空,透过灵魂去感动人,我本不想太早的去经营自己的作品,可现在的中国摄影需要走出去与世界文化形态发生交流与碰撞,这样才能构建和引导中国摄影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现今的中国收藏市场需求可能大多还只是局限于把作品当装饰品来悬挂自己的办公室或客厅等。
Q
释藤:你这次展览现场的效果好像不是特别理想,对吧?你觉得作品呈现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重要吗?
欧阳:我展出的作品表面装裱的是有机玻璃,而这次展位是半露天的,因此反光比较厉害,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策展作品,展览前应该事先对现场的场地、灯光、展板等进行考查,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优、更合适的方案。作品呈现和空间之间包括装裱我觉得都非常重要,古人说:七分画三分裱,我觉得现在的展览应该是作品和装裱同等重要。
Q
释藤:你对于自己的照片进入影像收藏有信心么?你又是如何看待艺术创作和市场的关系的?
欧阳:当然有信心,但我觉得还是要顺其自然!首先要有好作品,每个创作者对自己定位不同,对自己要求也会不同。摄影是一种媒介,是用来讲述我们整个生活的故事,是一个释放自我思想和观念的出口,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在每次创作过程中如何自我突破与创新。
英国艺术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好的艺术家一定会超越他所处的时代,好的艺术作品一定具有一种能够打动不同时代和不同时代的人的魔力。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那一个瞬间就已经将创造性的永恒魅力和价值赋予了作品,因而好的艺术品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留存下来。
作品:《即将》系列
时间:年-年
作品:《爱情》系列
时间:年-年
作品:《星体》系列
时间:年-年
原标题:《大理归来后,浙江摄影人影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