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薛涛的三首古诗看女人眼中的好衣服材质好
TUhjnbcbe - 2025/1/18 18:30: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115/a9v0b4s.html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女人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仙女,希望有漂亮的衣服,美丽的肌肤,动人的身姿。

这不,唐朝的女诗人薛涛也把自己想象成了仙女,当然她确实有想象的资本,她有漂亮的脸蛋,会说话的嘴,聪明的脑瓜会作诗,灵巧的玉手能写字。她与十一任节度使都有诗词唱和,她和当时的名士才子刘禹锡、令狐楚、张籍等人都有诗词交流,更和元稹传出绯闻,甚至到晚年她的魅力也不减,仍有晚辈写诗仰慕。

就是这样一个女诗人,见到漂亮的衣服也走不动道儿,瞬间两眼放光,将衣服拿过来穿在身上,在镜子前晃来晃去,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她写了三首诗,题目很直接就叫做《试新服裁制初成》。

当然,高兴在极点的薛涛并没有晕过头去,她知道如果没有节度使韦皋大人赏赐衣料,不可能做出这么好的衣服来。于是在第一首里她首先感谢了节度使韦皋,为了讨韦皋的欢心,他将韦皋居住的衙门称作“紫阳宫”,将韦皋赏赐给她衣料称作“紫阳宫里赐红绡”。

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号,因此紫阳宫在此代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而在这里居住的神仙当然就是韦皋了。

韦皋镇守西川二十余年,顶住了吐蕃人、大理人的攻势,保西南平安无事,让西川成为大唐的大后方,因此在当地军民中有崇高的地位。薛涛当时是一名乐伎,因为文采出众,口齿伶俐,在韦皋幕府负责接待工作,也帮着处理一些文字工作,类似于今天的公关小姐兼文字秘书。

试新服裁制初成其一紫阳宫里赐红绡,仙雾朦胧隔海遥。霜兔毳寒冰茧净,嫦娥笑指织星桥。

俗话说“贵衣矬寿”,夸人的真谛薛涛把握得稳稳的,她开始夸说了衣料的材质,看看这材质竟然是丝毛混纺的,用的是霜兔的细小毫毛,和优质的冰蚕丝。哪里有这样的好手艺,做得出这么好的衣料呢?只能是天上的仙人才能有这样的手艺了,因此“嫦娥笑指织星桥”,织星桥就是鹊桥,在这里指织女,只有天上的织女才能指出这一的好衣料。

《月令广义·七月令》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

料子不错,颜色更好!在古代对布料染色是一个大工程,但唐代蜡染、扎染、夹染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染出很多漂亮的花色。匠人们染出的花色让薛涛很满意,她竟然产生了一种幻觉,这种东西不是人间能有的,这应该是天上的东西,要不然以前怎么没见过呢?于是她写下了第二首诗:

试新服裁制初成其二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样人间染百花。

衣服上的彩霞有九种颜色之多,还有五彩祥云,简直不要太漂亮了。这花样哪里是人间能有的呢,难道是春风路过了春神的家,把人家的花样偷下来,拿到人间按照样式染做百花呢?

仙人织就的布料,仙霞一样的颜色,穿上这样的衣服谁最美丽呢?魔镜,魔镜快告诉我!

当然薛涛最美丽!薛涛象美丽的公主,呃不,象超凡脱俗的仙女!

嗯,这还差不多!

穿上新衣服的薛涛,在镜子前面转了几圈,她要被自己的美丽陶醉了……

她闭上眼睛,感觉自己仿佛驾着五彩祥云在空中缥缈,长长的衣袖随风飘动像极了天上的仙人,忽然前面的仙人多了起来,她开始握好自己的玉如意,追逐群仙一起飞向天庭……

她仿佛感觉到自己进入了天宫中,参加了宫中的歌舞会,在那里和群仙一起唱着步虚词……

那种感觉太美了,哪个是薛涛,哪个是仙女,她已经分不清楚了,也不愿分清楚,她多么希望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永远活在这种虚幻中。于是她写了第三首诗把这种感觉记下来:

试新服裁制初成其三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

从这三首诗可以看出,薛涛的诗融入了道教元素,因此她的诗歌显得格外典雅,作为女冠诗人,她的诗既满足了大众趣味进行应酬交际,又充满了浪漫的道教色彩,因此她的许多诗歌在大浪淘沙般的经典化过程中得以流传了下来。

这首诗今天读来感觉仍然具有时代意义,那就是美女们对好衣服的感觉从古到今都是差不多的,在她们眼中好衣服就是料子好、款式新、穿上漂亮。

当然,作为男人,我觉得如果薛涛的试衣服组诗再多写一首就更好了,写一写裁缝的巧手,写一写匠人的巧夺天工,就更完美了。在女同胞眼中,是不是认为这样就画蛇添足了呢?

#唐诗宋词#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薛涛的三首古诗看女人眼中的好衣服材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