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山融媒i金山
小巷深处的老手艺
编者按
正在消失的老手艺里,有你回不去的旧时光。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老手艺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小时候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手艺人,也湮没在现代时尚的潮流中,成为儿时温馨记忆的一个片段。
今天,小编继续带你一起,到金山街角巷尾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和正在老去的手艺人。而这期的采访,我们约了近一个月,只为了等那一把纯手工打造的“棉花弓”,当看到它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觉得,这些等待的时光,值得!
#寻找#即将消失的老手艺
第⑦期
壹
老街的小巷深处,一棵老构树下,一间陈旧斑驳的小屋。这里面,弹弓、磨盘、弹花棰、牵纱篾一应俱全。40载春秋,奚师傅和老伴就在这里,始终坚守着一门温暖的老手艺——弹棉花。而这门手艺和这间老屋,也承载着不少人的记忆和情怀。
弹棉花
Winter.
老话说,弹花没技巧,只要力气高。弹棉花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个重体力活。奚师傅看着清瘦,可他干活的力气和手艺却是一顶一的,13岁开始跟着叔叔学手艺,如今一晃已经70多岁。他,或许也已成了朱泾镇上最后的手工弹棉花匠......
谈及与弹棉花结缘,奚师傅回忆道:“那时候家里苦,想学门手艺贴补家用,第一年时因为个子太小,只能先跟着打下手,第二年长大些才开始背弓做。学到16岁出师后,便一直做着这门行当。”
年,奚师傅来到这条东林街上的巷子最深处,租下了这间房子。虽然地方难找,但凭借他的好手艺,来找奚师傅“弹被细”的顾客一直络绎不绝,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勤劳肯干加上技术过硬,奚师傅成了镇上有名的弹棉花师傅,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艺高不怕巷子深”。
奚师傅介绍道,弹棉花讲究技法,更重要的是不好偷工减料,要认真考究才行,棉被做的不好容易散碎,“看棉被做的好不好,就看被子的四个角,按下去要一样高低,网纱要均匀。一般一条被子用3两半纱,我做的棉被柔软蓬松,盖上好多年都不会散。”对于自己的手艺,奚师傅难掩自信和自豪。
贰
弹棉花工匠都有一把专门用来弹棉花的“弓”,这是最基本的工具,通过用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来沾取棉花,我们听到的弹棉花的标志性声响就是由弓发出来的。
随着现代科技地发展,半机械化、机械化逐渐取代了纯手工。手工弹绵花也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乎难觅。
奚师傅告诉记者,最初的手工弹棉花是需要榔头、盘、弓等成套的工具,弓上的线一般用弹性好的羊肠制成。然而如今,这些弹棉花的老物件现在已十分罕见,“我以前用的一套工具现在已经在博物馆里了。”
为了给记者还原之前手工弹棉花的手艺,近来身体抱恙的奚师傅特意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自己重新做了一把之前的弹棉花弓,才有了镜头中仿佛穿越回老时代的画面。
“现在会做这把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在金山几乎找不到了。我重新做出来,是想给现在的人再找一下之前的回忆和留下些记录......”奚师傅身上,有着老手艺人的独有的考究和执着。这,应该就叫做匠人精神。
叁
弹棉花留下的印记,无疑是温暖、诗意、久远的。过去,手工棉被是嫁女必备的嫁妆之一。手工制作的棉被,暖和绵软,经久耐用,即便是年头久远的旧棉絮,一经翻新,又可恢复洁白柔软。
然而弹棉花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要经过钩棉、弹棉、压棉、牵纱、揉棉几道工序,才能做出一条手工的棉花被,费时又费力。
“做一床被子,按照被子尺寸大小,收取35-45元的加工费。机器一天最快只能做七八条,所以弹棉花收入微薄。”但被问及为何还要坚持,奚师傅表示:“棉花被不仅暖和,静电少又压身,我会这门手艺,一辈子做这个,就这样一直坚持做下来了。”
奚师傅边说着,边与老伴相互配合,只见他们将松软的棉花平铺,交叉叠放,掌握好每个区域的尺寸、薄厚程度,再覆上一层薄纱、压实,一床棉花被便初具雏形。
如今随着蚕丝被、鸭绒被、驼毛被等种类繁多的被子占领市场,弹棉花的行当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但旧时,一家人为了一床新弹出的棉被期待不已的心情,和棉花弓发出的“嘭嘭嘭……”的声响,却始终不曾被遗忘......
弹棉花,弹棉花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
檀木榔头,杉木梢
金鸡叫,雪花飘
年华,或许会在一夕之间老去。或许会永远停留在,那个叫做初心的地方。在现代化生活的今天,对于集智慧和精细于一身的弹棉花手工艺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他,在金山弹棉花,一弹就是半个世纪......
原标题:《金山老街小巷的最深处,在古树下竟藏着跟博物馆里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