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世界第三大岛,一岛分属三个国家,原始风情
TUhjnbcbe - 2024/10/9 16:24:00
古代白癜风偏方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30332.html

世界第三大岛,一岛分属三个国家,原始风情交织着现代文明

大家好,今天小编窑带大家领略位于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游加里曼丹岛从哪里开始都可以,说加里曼丹岛却得先从文莱讲起。加里曼丹岛上原本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文莱,中国古代称它为“婆利”,近代译为“婆罗马”。早在公元6世纪初,文莱就与中国有来往,明朝永乐六年,年仅28岁的国王麻那惹加那率王公大臣等人访华,受到了明成祖的隆重接待。从15世纪到16世纪初,文莱十分强盛,领土遍布整个加里曼丹岛,甚至还进入了菲律宾。此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它的国土不断被蚕食,最终变成如今这样两块国土互不衔接的怪模样。

文莱国家虽小,但靠着平均每人年产近50万吨的石油,使得这个只有33万人的小国家富得流油。且不说教育和医疗全部免费,就说文莱人要吃牛肉,政府就在澳大利亚的北部买了一个牧场,面积比文莱本土还大,常年养牛3万头,再把牛肉低价卖给国民。文莱人要想建房子,只需要向政府交1元钱买地,大约折合人民币5元。年,文莱兴建新皇宫,耗资约3亿美元,一举成为世界上最豪华的皇宫之一。它有多个厅室,两个巨大的圆拱形屋顶竞全部由22K黄金镀成。关于文莱的话题,除了富裕就是清真寺,而文莱的清真寺又是富裕的见证。

先来看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它是由文莱现任国王苏丹个人捐献巨资修建的,因此得名“国王清真寺”,于年7月苏丹生日期间正式开放启用。它的主体拱顶与四周的尖塔都镀着24K纯金,远远望去,闪烁着华丽、庄严的金色光辉。就连清真寺外面长长的围墙上无数的小圆顶,也都是用纯金打造的,行人随时可以摸到。从外面看,那些高耸入云的柱子都是淡蓝色的所以它又得名“蓝色清真寺”。与博尔基亚清真寺相距不远的是奥玛尔·阿里·赛福鼎清真寺,它是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东南亚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建成于年,以当时苏丹的名字命名。

这两座清真寺建筑风格迥异,前者素净庄严,后者富丽堂皇;前者地处喧哗的闹市,后者建于文莱河畔,背靠一湾湖水,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赛福鼎清真寺整体建筑巍峨高大,巨大的圆形金顶和镂空的乳白色尖塔更是雄伟豪迈。据说所有的金顶由万片金片镶成,如果把这些金片铺成平面,足有平方米。它所用的材料也十分考究,大理石全部从意大利进口,花岗岩来自中国,彩色玻璃和枝形吊灯来自英国,地毯则从比利时和沙特阿拉伯进口,无处不显示出文莱皇家的豪富。在环绕着这座清真寺平幽如镜的湖水中,还静静地浮着一艘16世纪苏丹龙舟的复制品。每当夜幕降临,彩灯焕然的龙舟倒映水中,水面波光潋滟,恍若仙境。在斯里巴加湾市也能找到与王室财富无关的景点,那就是“水上人家”。

斯里巴加湾市所在处最初只是文莱河入海口的一片沼泽地,后来马来人陆续来此定居,形成了几十个水上村落。如今的斯里巴加湾市分成新旧两个城区,旧城区整个建在水上,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在水上建房屋和陆地上一样,也要先打地基,把一排排木桩深深地打进水里,再在桩上搭建木屋。这里的房子建得很整齐,有大街有小巷,许多房子外表还刷着颜色鲜艳的油漆。住在这里的人家都是普通百姓,但不是穷人,这里更不是贫民窟,文莱政府投入巨资改善这里的生活设施,使“水上人家”的功能非常齐全,其中耗资0万美元建造起来的水上清真寺,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上,蔚为奇观。

与文莱一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是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和沙巴州。沙捞越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旅游胜地,它的主要景观就是热带雨林,有人把它形容为热带雨林的样板。从飞机上看沙捞越,绿色的河流穿行在绿色的森林中,把它切割成若干小块碧绿的美玉。为了保护这天然的美景,沙捞越人建起了10多个国家公园,将其原始风貌完好地保留下来,而这对于游人来说恰恰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来到沙捞越州之前,很多人都慕名这里的莱佛士花。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直径至少有70厘米,其最奇特之处是无根、无茎、无叶,寄生于其他植物上。有趣的是,和许多热带植物一样,这种大花的花期并不固定,花朵孕育期长达9个月,而开花的时间只有5天,以第二天的花姿最为迷人。

最美的莱佛士花颜色鲜红,开放时光彩四射,摄人心魄。由于莱佛士花的花期不固定,很多旅游者未能亲眼见到莱佛士花开花,这固然是个遗憾,但不要为此影响了心境,沙捞越神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实蒙谷野生动物中心,你可以进入原始森林近距离地观赏到人猿,它们对于人类已经司空见惯,行动起来总是慢条斯理,憨态令人开怀。在拉昭小镇,你可以乘独木舟沿着利马纳河穿越热带雨林,前去参观著名的伊班长屋。伊班族是沙捞越人口最多的部落民族,主要以打猎为生,他们居住的地方就叫长屋。长屋其实就是高脚木屋,顺着用树木削成的梯子可以爬上去。长屋很简陋,晾衣杆上的碎布,下面堆放的杂物,都不值得一提,人们对它的兴趣在于伊班族的风俗民情。

伊班族曾有一段猎人头的历史,就是到外边杀人,将人头带回来,作为装饰物或象征物。如今的伊班人已经抛弃了这样的野蛮行径,挂在长屋内吊网中的头颅骨只能算作遗迹的保留。沙捞越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罕有的禽类,长嘴、黑身,头上顶着五彩冠,人们叫它犀鸟。伊班人视犀鸟为神鸟,将它装饰在长屋的门檐上。他们还从犀鸟的身上得到灵感,创作出了动作优美的舞蹈。坐在长屋里,喝着伊班人自酿的米酒,观看他们像鸟儿一样起舞,留意一下这里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是一抹色彩艳丽的裹胸。不禁会被他们淳朴而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染。沙捞越的部落民族都生活在密林深山中,而且非常分散,不便一一拜访。

考虑到游人的难处,沙捞越人便在州首府古晋建起了一座民族文化村,真实地再现出近20种不同民族的生活场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头冠上插着高高昂起的羽毛的男人,身着各种艳丽的服装的女人,他们或模仿鹰姿起舞,或模仿狩猎活动,都是惟妙惟肖,顶木度急速旋转和距离10多米的吹喷筒表演,更是博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游览沙捞越必到古晋,而到了古晋必定要参观当地的猫博物馆。古晋在马来语中就是“猫”的意思。古晋是世界上唯一崇拜猫的城市,它的标志便是一只可爱的大白猫。唐人街的街口伫立着一座白色大猫的塑像,憨态可掬。每年年末,古晋城都举办一次世界性的猫展,游人免费入场,会场里的猫品种之多、数量之大,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料想。

离开沙捞越,要穿越文莱的国土才能来到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州沙巴州。这里是台风频频光顾之地,所以得名“风下之乡”。沙巴州保留着加里曼丹岛上唯一的铁轨,由于这里陆上交通很发达,火车只能用做观光。沙巴州的首府亚庇又名哥打京那巴鲁,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受火灾,“亚庇”在马来语中就是“火”的意思。它的最后一次火劫发生在二战期间,在日军的猛烈轰炸四处起火,被夷为平地。如今的亚庇是个只有30万人口的小城,这里只有艳阳高照,不见车水马龙,历来是休假的好去处。城中最壮丽的建筑要数圆顶清真寺。它建于年,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镶金的圆顶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城中还有一个人头攒动的地方那就是被当地人叫做塔姆的露天市集,每逢星期天在加也路开放。

加里曼丹岛的南部为印度尼西亚所有,占去了全岛大部分地方。这里有四个省,分别是东、南、中、西加里曼丹省,其中南加里曼丹省最小,但它的省会马辰却是全岛的运输中心。岛上出产的橡胶、木材、藤条、椰干等物产,都通过这里运出去。马辰市区低于海平面0.16米,又有80条的小河蜿蜒曲折地流过市区,涨大潮或发洪水时,整个市区就会变成泽国。为了能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下去,当地人建起了各种各样的高脚屋,远远望去,一排排高脚屋好像船儿一样浮在水上。在这座水上城市中,交通只能仰仗于大小船只,据称全市共有舢舨船15万只,其中有30多只办成了水上餐馆。

游人们一边品尝着当地的美味佳肴,一边观看河上风光,自有一番独特的情趣。东加里曼丹省的首府三马林达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印尼第三条大河马哈坎河从市区中静静流过。这里原先只是个小镇,不过数千人,现在人口多了,原先的椰林、香蕉园和橡胶园都变成了街区住宅,但繁华程度远远不及雅加达、万隆这样的印尼大城市。这里看不见高楼大厦,大多是两三层小楼和用铁皮搭建的简陋小屋,最富丽堂皇的大楼是东加省政府办公楼,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莫过于能容纳数千人的清真寺。中加里曼丹省会帕朗卡拉亚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地方,既无矿藏,又无特产,难为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华人。

西加里曼丹的省会坤甸也是一个华人很多的地方,这里就要比帕朗卡拉亚出名得多,自然条件也优越得多,地处平原,河道四通八达,椰子树摇曳着一派热带风情。历史上这里曾是坤甸苏丹王朝的所在地,直到二战后坤甸苏丹王位才废止。坤甸苏丹王朝的卡德利雅王宫保存完好,它全部用当地的赤铁树木料建成,如今已辟为博物馆,里边珍藏着历代王朝的苏丹宝座、衣冠等文物。卡德利雅王宫连同宫前的阿都拉曼教堂(俗称“三巴颜宫”)以及王室遗老遗少居住的王府,如今已成为坤甸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光客。

加里曼丹岛南部的海边是一大片沼泽湿地,进入内陆就是原始森林,那里生活着一个令人生畏的民族,就是以猎取人头闻名的达亚克族,那片森林也就得名“黑暗的森林”。达亚克人认为人的头部特别富于“灵魂物质”,吃人头肉可以增加自己的勇气和胆量,吃脑髓可以变得更加机智,这样一种观念使得他们不把杀人视为残忍,而是当做和狩猎样的活动。因为猎头的名声,达亚克人在文明人的心目中成了魔鬼。其实,人们对这个民族只是缺乏了解而已,他们不愿意外人进入他们的领地,但也像其他民族一样懂得热情待客,一且有探险者来到他们的住地时,就会像贵宾一样受到隆重的接待。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与其他人一起分享你的见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第三大岛,一岛分属三个国家,原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