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敏 通讯员王泽铭)一张2米长、1米宽的蚕丝棉片,在4名村民的拉伸下,逐渐变成一床被子。“这是用刚刚收获的蚕茧加工的。”张风印说,这几天来买蚕丝被的人特别多。这让他十分开心。
张风印是内丘县金店镇高望村村民,从年开始养蚕。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桑田10亩。每年,从5月到9月,养5茬蚕,产茧千余斤,成为养蚕大户。
看到张风印养蚕增收致富,一些乡亲也想加入养蚕行列。张风印积极为内丘、临城及周边地区养蚕户提供桑蚕喂养、疾病预防方面技术指导。
“起初,我与山东一家丝绸厂合作,将蚕茧销售给他们。近两年,受多种因素影响,蚕茧价格大幅下降。”张风印说,去年开始,他和几个养蚕户决定,不卖蚕茧,进行深加工,做蚕丝被。临城一家养蚕大户从南方引进抽丝设备,聘请技术员,开始自己加工蚕茧,同时,对外提供加工蚕茧服务。
除了养蚕,桑叶还可制茶。“清明,先采一次桑芽,制茶,5月又能长出新芽,不影响养蚕。下霜之后,再采一次,做霜桑叶茶。”张风印说,他还注册了“泜河春”商标,统一生产,统一包装,提升产品竞争力,产品远销上海、云南等地,将桑树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蚕丝被+桑叶茶”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吸引70余户加入养蚕行列,在内丘,就先后有9户人家通过种桑养蚕,走上致富新“丝”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