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锦屏县铜鼓镇种桑养蚕乡村振兴有丝路
TUhjnbcbe - 2024/10/4 0:13:00

产业兴则乡村兴,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锦屏县铜鼓镇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动力,在乡村发展中勇闯新路。

5月24日,走进贵州锦屏县花桥粮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桑树种植基地,连片的桑树,满眼翠绿,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景象。桑农们正忙着采摘桑叶,打叶喂蚕,人勤致富劲头足。

“我种了30多亩的桑树,今年的桑葚果丰收过后,我想把这些桑树都利用起来,于是就到外地学习考察,买进了第一批幼蚕来试养。养蚕一个多月就能抽丝结茧,到今年10月份之前我们总共能养5批,一年下来保底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锦屏县花桥粮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边喂蚕一边说道。

关于如何养好蚕,如何销售,肖池彬自信地向笔者介绍,与合作社合作的英澜桑业有限公司负责提供蚕苗,成茧后又由公司收购蚕茧,在养蚕过程中还可以随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桑蚕产业具有‘短、平、快’的收入优势,在桑葚果丰收过后,铜鼓镇花桥村瞄准市场前景,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将桑葚种植产业延伸到下游部分,不断扩大产业链,闯出了一条激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路子。下一步,该村将与蚕丝家纺制造企业建立联系,让蚕桑产业形成链条,并把花桥村蚕房建成群众育蚕的大教室,带活铜鼓镇桑蚕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花桥村的农户还以劳务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社分红,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肖主任是我们村的带头人,发展产业他都是第一个先尝试,看到桑蚕产业的优势,我也跟着他一起做。我主要是通过参与合作社的劳务,年终参与分红,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花桥村村民陈良兴谈起今后的发展,开心地合不拢嘴。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了13个村级背景合作社,采用“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铁皮石斛、蚕桑、西蓝花、大球盖菇、油菜、蜂蜜等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陆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运镇

编辑刘娟

编审杨仪施昱凌

1
查看完整版本: 锦屏县铜鼓镇种桑养蚕乡村振兴有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