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徐兵)近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黔江-珙县)蚕桑丝绸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共同打造两地一体化发展示范,推动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心同向推动战略规划。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全力谋划两地蚕桑丝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对标成渝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带布局,协同做好“十四五”现代茧丝绸及蚕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助力生态治理、就业脱贫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和落实对茧丝绸企业财税、金融、土地、项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蚕桑产品流通领域协同机制,共同制定相对统一的价格形成机制、蚕茧价格保险机制等。
成立蚕桑丝绸产业联盟。以提升蚕桑丝绸及生物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提高茧丝绸定价和技术标准话语权,以促进桑蚕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谋求合作,在原材料制备、关联产品供应、关键装备研制、终端产品制造、产品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环节加强协调,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打造茧丝绸加工产业集群,做强产业链,做大新兴产业增量。
发展丝绸产业链消费经济。依托两地特色资源,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及两地现有的互联网丝绸电商平台,联合打造线上旗舰店和线下体验店,创新茧丝绸及蚕桑生物品牌产品、加工企业的宣传营销模式,组织开展展示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引领市场消费。推动“互联网+蚕桑丝绸”供应链管理工程,推动结算、金融、担保、保险、物流、电子合同、电子税务等现代服务数字互联,为经济一体化运行提升黏度,实现珙县、黔江两地丝绸新时代新零售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推动蚕桑丝绸文旅融合联动联创。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依托两城已有的蚕桑丝绸、特色旅游资源基础,加快推进两城蚕桑丝绸文旅产业一体化品牌打造行动计划,加紧激发蚕桑丝绸品牌内生动力,推动两地相互作为桑文旅目的地发展。
建立3个合作机制:建立协调落实机制,推动两地党政互访交流,建立重大事项统筹解决机制。两地蚕业主管部门作为日常合作的联络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合作的联络、协调、服务工作,负责定期通报合作事宜进展情况、重大工作成效等;建立招商引资机制,依托两地工业园区等开放平台,建立招商引资协作机制,互荐引资项目、共享引资收益。促进黔江区与珙县共享招商引资信息,共同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建立联合宣传机制,建立协同发展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在两地媒体设立宣传专栏,充分利用网站、新媒体,加强两地协同发展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大进展、重大成果等的宣传发布。
本文来源:武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