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距今多年的衣服,它做工精细、保存完好,在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它就是直裾素纱单衣。素纱单衣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此件单衣没有里衬,为直裾样式,选用精缫的蚕丝,没有任何染色,所以称其为直裾素纱单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湛,也是最轻薄的衣服。
素纱单衣的衣长cm,通袖长cm,上部称为上衣,下部称为下裳,其使用的蚕丝米仅重1克,整件衣服的通身重量仅49克,如果去掉袖口和领口的装饰边缘,就仅有40.2克!
49克,有多重呢?一件轻薄的女士连衣裙平均重量在克左右,相当于10件素纱单衣的重量。
如此轻薄飘逸的衣服,古人是如何穿着的呢?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之美,也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传统审美情趣。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件穿上后若隐若现的性感内衣,是辛追为取悦丈夫长沙王利苍,争宠献媚的行头。
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件单衣,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一些研究蚕丝的机构一起复制素纱单衣,但成品出来后,最轻的重量也超过了80克。主要的超重原因在于蚕丝的重量。因为现今的蚕要比古代的肥大很多,吐出的蚕丝也更粗、更重,自然就增加了所织衣物的重量。后来,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种特殊食料用于养蚕,以控制吐丝的重量,经过“减肥”后的蚕丝复制出的素纱单衣,终于到达了49.5克,但这一过程耗费了13年的时间。
众所周知,让古中国为世人铭记的,一个是瓷器,一个是丝绸。所谓丝绸其原料就是桑蚕丝。桑蚕丝是中国人的一项最伟大的发明,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之手,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商代以来,蚕丝业就有了详实的文字记载,古代蚕丝业的工艺主要有浴蚕、暖种、养蚕、剥茧、缫丝等过程。因为制作一匹丝绸需要耗费大量的桑蚕丝原料与人力劳动,所以在西汉之前,丝绸一般只有皇亲国戚、一方富贾才能使用,到了西汉时期,开辟丝绸之路之后,随着蚕丝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丝绸才逐渐走向民间。
辛追夫人素纱单衣的出土,显现出了古人从蚕种到蚕茧,从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代表了西汉时期养蚕、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