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辽宁日报」
凤城市,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生态柞园示范区,五彩斑斓的柞蚕分外吸睛。
带你逛,全国最大的柞蚕种质资源库
这里是全国最大柞蚕种质资源库,保育了我国70%以上的柞蚕种质资源,包括属于青黄、黄、蓝、白4个体色系统的青黄蚕、黄蚕、蓝蚕、白蚕、红蚕及绿蚕等多种体色的柞蚕品种。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是以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省级蚕桑专业科研单位。在柞蚕新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柞蚕病虫害防控等研究领域都具有国际领先的学术水平。建所以来,共取得余项专业科技成果,占全国柞蚕科技成果总数的70%,这些成果已成为中国柞蚕业的主要科技支撑。特别是5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及7项省部级一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构成了中国柞蚕生产的核心技术体系。
近年来,依托国家桑蚕改良中心辽宁柞蚕分中心、农业部辽宁野蚕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饲养技术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丹东综合试验站及辽宁省野蚕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研究。基于柞蚕转录组数据开发柞蚕EST-SSR分子标记,并利用具有不同体色或生产性状的代表性柞蚕品种DNA,筛选、验证出40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EST-SSR分子标记,现已应用于新型杂交种的优势杂交组合的选配及特异性状种质的鉴定研究。
带你逛,全国最大的柞蚕种质资源库
基于生产实践中不同体色柞蚕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差异,开展不同品种间抗氧化酶活性及热激蛋白等抗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研究,从生理及分子水平解析柞蚕生态适应性的差异形成机制,并建立新型抗性育种方法。基于青黄蚕与黄蚕品种的体色差异与特殊品种间的柞蚕茧茧质差异,开展柞蚕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研究,挖掘柞蚕体色及茧质形成关键基因,并开发连锁SNP分子标记,应用于柞蚕分子遗传育种研究。利用精子分析仪等开展柞蚕雄种蛾繁殖能力测定研究,通过春季及二化一放不同出库时期,不同品种雄种蛾交配次数与精子质量比较,明确品种间雄种蛾繁殖力差异及形成因素,为选育强交配能力柞蚕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开展柞园生态建设与轻简高效省力机械及放养技术的集成更新等研究,共同推动柞蚕产业的高效、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