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他徒步行走天,公里,只为考察大别山,采集成千植物标本,并成功开创史上第一位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
年,他成为挂职的副县长,为了帮助当地人摘掉贫困的帽子,他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带领大家科学养蚕。
年,他走遍八个省市,步行四百公里,历时整整天,为百姓教授魔芋的种植方法,帮助更多人脱贫。
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就带领大家认识,这位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乞丐教授”的何家庆为民奉献一生的故事。
从小生活艰苦热爱学习
年,何家庆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何家庆刚好和祖国同一天生日,所以他未来穷极一生都在为了祖国和人民服务。
因为父母都是普通人,所以何家庆的家里并不富裕,一直以来家里的收入都是靠父亲拉板车母亲打零工挣来,这些钱也只能勉强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虽然家境普通,但是父母却对何家庆的教育与学习方面非常重视。
何家庆也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他心疼自己的父母,也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所以何家庆学习十分勤奋,更是十分的聪明好学。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何家庆也不想为家里再增添负担,于是他从小便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衣服缝缝补补还能继续穿几年,不会哭着嚷着让父母去给自己买新衣服。贫穷的生活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反而磨练了他坚强的品格。
他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有一次父亲心疼儿子每天穿得破破烂烂的旧衣服,便咬牙花钱为他买了件中山装,这件事情让何家庆铭记很久,他下定决心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的良苦用心。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何家庆终于等来了一个好结果,他考入了安徽大学,父母十分高兴,他们对于何家庆的盼望终于实现了,但是上大学的学费并不便宜,何家庆知道父母是负担不起的。
所以他甚至动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学校的老师、同学知道后,纷纷自发为何家庆筹集他上大学期间的学费,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凑齐了何家庆的大学学费。
对于大家的帮助何家庆很感动,他明白自己能够上学都是完全靠国家、老师、同学接济。在大学期间,他每天几乎将全部时间都用在实验室与图书馆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会刨根问底直到自己全部理解透彻。
吃苦耐劳,铸成了他的品格,拼搏、奋斗成为他的人生哲学。童年贫穷的生活,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
在大学顺利毕业后,何家庆成为了一名老师。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也想要为别人掌一盏灯。
考察大别山
何家庆从事的是植物分类与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与教学,接触得越多,何家庆就越来越对书本上这些植物着迷,并且也渐渐不满足于只在书本研究这些植物。于是在参观完江苏植物研究所后,他萌生了去实地考察的想法。
他的第一站就是大别山,但是大别山是出了名的难考察,曾有法国的传教士前往大别山研究植物,却也只保留了五百种的植物样本。
所以此行是十分艰险的,但是何家庆在有了这个想法后就一心扑到对自己想法的实践上去了,他将自己婚后存下的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却也只有三千块,没有钱就无法动身。
这让何家庆感到了棘手,但是此时父亲听到消息却带着四千块赶了过来,依旧是乡亲们资助何家庆的钱,父亲将记满名录的本子和钱一起递给了何家庆,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让何家庆懂得感恩,要为民众做一些事情。
年3月20日何家庆正式踏上了大别山的考察之旅,他穿着自己的中山装,瘦小黝黑,没有人看得出这样一个人竟然是一位教授。
整整天的时间,他完全依靠步行走了整整公里的路程,途经鄂豫皖三省,19个县境,先后攀登多座大山,采集植物标本近万份,成为当时第一个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
大别山里险象环生,何家庆遇到过猛兽险些丧命,也曾徒手翻越危险至极的山崖,因为长时间行走他全身关节疼痛,但是他从来不曾放下自己手里的植物样本,更没有一句抱怨。
一次,何家庆攀登层峦叠嶂的大别山主峰,因为山路凶险没路,爬起来十分困难,他的手和脚都被划破了,中途还不小心滑了一跤,跪在悬崖上,当时他的两只手紧紧抠住石缝,差一点就要掉下去。
危急关头,一位猎人冒生命危险解救了他。后来在一天桐山考察的时候,晚上他住在农民的牛棚里,当地人知道他有学问,是大学教授,便向他求教。
何家庆仔细观察了农户的家庭,耐心地教导他如何培育桂花苗,给牛准备过冬饲料。
当县长带领民众养蚕脱贫
年,何家庆被指派到绩溪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在他接受这个职位的第一天,他就决定要从这里开始帮助这里的贫困人口进行脱贫,入职的半年时间里。
何家庆走遍了周围的二十三个乡,徒步历程超过了八百公里,在这里,他采集了植物样本件,并且特意编写了一本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
他还举办野生植物资源展览,给大家普及知识。
何家庆了解到当地村民以养蚕为生,但是村里面的养蚕的技术却十分落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他先后31次跑到尚田乡,他还到田间地头向农民进行现场示范指导,还在当地举办了科技养蚕培训班,向全县推广。
这一年,尚田乡虽遭灾,但蚕茧产量仍增28%,增收30万元。在一次遭遇洪水的时候,他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前线指导救灾,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他感染上血吸虫病,至今未愈。
带领农民种魔芋脱贫
可是他从不抱怨,也从不后悔,他在研究中发现种植魔芋或许可以带领农民完成脱贫,便又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出行。
年2月,何家庆怀揣着学校的介绍信以及国家刊登的扶贫计划的报纸踏上了旅程,整整天,何家庆走遍了八个省市、个县、个乡镇以及个村寨。
在这段路程中,他到处推广种植魔芋的好处以及种植方法,而魔芋的种植终于在他的努力下成功被更多人知晓,他也因此收获了“魔芋国王”的称号。
他热爱自己的研究事业,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年他在调研途中晕倒在路上,然后被查出癌症晚期,看病花光了他本就不多的钱,最终依靠乞讨他才勉强活了下来,人们也称呼他为“乞丐教授”。
他的一生都在为民做实事,不论是“乞丐教授”还是“魔芋国王”的称呼都是对他的一种肯定。
在他因癌症去世之前,他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他坚持在自己去世之前也要再为人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他的一生成就于人们,更奉献于人民。
无论是进行植物研究还是致力于人民的脱贫,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乞丐教授”的认真以及奉献精神,他深知自己的一切都离不开人民的帮助。
在他稍有能力之后,他更是不忘回归到人民群众中来,让更多人因为自己获福,而何家庆这种懂得感恩的心是现代社会所难能可贵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去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进行无限的发光发热。
对于何家庆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他的事迹又给你怎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