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刘俊华
通讯员杨静陈忠锐方梓轩
12月初,当阳气温骤降,风景秀美的湖北当阳季家湖湿地公园迎来一批新的住客,一群天鹅千里迢迢迁徙而来,今年来此越冬的天鹅,已经达到了50余只。在此之前,白琵鹭、黑脸琵鹭等国家级保护鸟类,也相继在此落户,这也是湖北省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的影像。
“就在前几年,这里还是一个臭湖,周围的村民都不愿意往这里来,更别说有天鹅来过冬了。”季家湖湿地工作人员张裕元称,“哪里想象得到,还能有这样的好风光!”
季家湖经历蚕噬之痛
位于当阳市草埠湖镇楚城村内的季家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围田筑堤形成的蓄滞洪区,被分割成大小几十个堰塘,长期用于养鱼、种植莲藕,导致水体不断恶化。张裕元曾经就是水产养植户的一员,看到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一滩臭湖,除了痛心,还有无力。
转机发生在年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以来,当阳市投入资金4.28亿元,实施季家湖综合治理,退渔还湖,修复湖泊生态环境。草埠湖派出所根据自身职责,制定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湿地保护方案。
“刚开始,工作非常难开展。”草埠湖派出所所长、季家湖“湖长”路俊熹称,“草埠湖镇虽然人口不多,但人口偏老龄化,长久以来以养鱼为生,还有捕杀鸟类的陋习,让他们改变思想,是重中之重。”
在当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草埠湖派出所成立了湿地保护宣讲队,对季家湖湿地公园周边的农户渔船全部上岸封存,划定禁止养殖区,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协助渔民转产转业,利用湾子屋场会的机会,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进行护鸟及保护湿地宣传;另一方面,录制宣传广播,利用村村通广播循环播放,让“保护湿地,就是保护自己家园”的观念深入人心。
放下渔网变身宣讲员
彼时放下渔网的张裕元,也成为宣讲队的其中一员,他随着队伍深入废弃的鱼池,清理破旧渔网、鱼线,防止水鸟误入渔网或被鱼线缠绕受伤,并在现场纠正一些群众有损湿地环境的行为,呼吁村民共同参与到保护鸟类资源中来。他告诉村民,发现捕杀野生鸟类,要及时公安机关举报。当地群众从猎捕转变为积极保护、救助野生动物。
随着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水清了,山绿了,鸟兽也逐渐多了起来,连对水质要求颇高的天鹅也到此落户,让季家湖变成了真正的“天鹅湖”。这群天鹅本来见人就飞入空中盘旋,但随着时常能见到藏蓝色在周边巡逻,现在见着警察也能悠然栖息在湖面了。
季家湖地域偏、面积广、监控死角多,为了确保季家湖湿地公园的环境安全,杜绝不法分子捕捉飞禽鱼类等行为,光靠草埠湖派出所和季家湖管理人员组成的巡逻队是不够的,于是又发动周边群众,采取“不定时巡逻+分动态守护”的方式,把湿地保护作为工作的一种常态坚持下去。
警察蓝守护湿地绿
三年过去了,如今的季家湖,碧水蓝天,水草丰茂,珍禽筑巢。对季家湖有着深切感情的张裕元,又选择成为一名管理员,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草埠湖派出所民警定期到周边居民家中了解季家湖湿地公园情况,主动寻找问题、听取群众建议,力争使季家湖湿地公园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其实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脏、乱、差。只要将它建设美了,群众自然就会自发去爱护它,保护它。”路俊熹说,“季家湖湿地公园蜕变的过程,也是草埠湖人民从不理解到自觉保护湿地思想转变的过程。”
功在持久,利传千秋。季家湖湿地公园往来的游人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只队伍——他们一身藏蓝、步伐铿锵地在巡逻守候,成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草埠湖派出所将积极建立季家湖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宣传,为子孙后代守好这一片净土。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