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许尤佳育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雪的形容是:“(农历)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意思是小雪后,天气会变得寒冷,雨水会凝结成雪,但由于还没到最冷的时候,雪量还较小,故称“小雪”。
从这天开始,天气就会变得清寒,广东等岭南地区也会开始感受到明显的寒意。随着气候的变化,家长在顾护孩子时,也要有所调整。
冬主寒,“防寒驱寒”固然是首要工作。但清除秋季余下的热邪,调补脾、肺、肾三脏等等在初冬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下面,我就来具体讲讲小雪后的调理要点。
清“余热”,防生病、易进补
初冬时节,调理体质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孩子清热。
一方面,如果孩子体内有热邪未清,突然遇上大降温,其体内多余的邪火就会郁结,让孩子处于“外寒内热”的状态。孩子脏腑娇嫩,外不敌寒邪侵扰,内不抗热邪烧灼,很容易就会患上“寒包火”、寒热夹杂等棘手病症。
另一方面,冬季是孩子进补、促生长的最佳时机,如果没有及时清掉孩子体内的余热,热邪伤阴,阴液耗损,孩子就会阴阳失衡,一进补就上火,出现手足心热、口干舌燥、便秘、嘴唇红、喉咙痛、牙龈肿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清除秋末、初冬的余热,为进入寒冬作准备,现在做还来得及。
●推荐食疗方:温润养胃汤
一般来说,初冬时,孩子体内的热邪有两种:一种是积热,一种是燥热。
1、积热: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大便干硬、大便酸臭、大便色深、手足心热、脾气暴躁等积热症状时,要及时安排消积食导滞。
2、肺热:如果家长检查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都正常,但又出现皮肤干燥、口鼻干痒、喉咙干痒、口干舌燥、流鼻血等燥热症状,就可以给他安排一道清肺热、润肺燥的汤——温润养胃汤。
这个汤由莲藕、花生、猪骨、干无花果组成,可以帮孩子润燥清热、补中益气、温润养胃,清热而不伤正,滋润而不腻脾,很适合初冬时节喝。孩子燥热明显时,可以一周喝2次;日常保健也可以一周喝1次,缓解冬季肺燥、肺热等情况。
温润养胃汤
材料:莲藕克,花生10颗,猪骨克,干无花果1个
做法:
1.所有材料洗净,放入锅中;
2.加入0毫升水,大火煮沸;
3.改小火炖煮1.5小时,调味晾温饮用。
功效:温润养胃
宜忌:
◆3岁以上辨证服用。蚕豆病可以用。
◆尤其适合深秋、初冬季节。
调“五脏”,脾、肺、肾同补
明代医家万全提出,小儿有“三不足”的脏腑特性,分别为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
1、脾常不足:脾胃负责消化吸收,但孩子脾胃的功能幼稚、羸弱,因此,无论是冬季还是春夏秋季,家长都要积极帮孩子强健脾胃。否则,孩子就容易脾失运化,无法生化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来充养其他脏腑,也容易产生积食、积热,导致生病。
2、肺常不足:肺主一身卫营之气,肺的强弱关乎孩子抵抗力的高低。可冬季干燥,燥邪最为伤肺,加上孩子肺卫不足,使得孩子在冬季难以抵抗风、寒、燥等外邪侵扰,容易外感生病。因此,冬季更不忘记润燥养肺,补肺之不足。
3、肾常不足:冬主肾,肾藏精,冬季是最适宜给孩子补养肾气以固精敛阳的时节。肾精,是生命之源,能充养骨髓,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对处于发育期且肾常虚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补肾补得好,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更理想,一些过敏疾病也不容易复发。
随着小雪的到来,气温的降低,家长可以开始给孩子适当进补,调理五脏六腑了。其中,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