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张祜有首诗至今保存完好,他的诗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吟咏的题材也相当丰富。
其中,他关心民情国事的诗作,大多简明清晰,语言浅显易懂但往往洞察秋毫,读来不仅诗人知史,而且还能明理!如此,诗人却因有人进谗言阴差阳错未能入仕做官。
话说,唐玄宗在杨贵妃入宫后,简直高兴极了,曾对宫中人说:“我得到杨贵妃,如获至宝。”于是专门制了一个乐曲“得宝子”。不仅对杨费妃宠爱无比,杨家亲戚能拉上关系的,通通升官发财。
贵妃有三个姊姊,都长得很美,由于贵妃的关系,经常出入皇宫,玄宗称呼他们为姨。并在同一天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每人年月赐钱十万作脂粉费(当时米价解石不到二百银,十万钱能买五百石米)。可虢国夫人自己以为长得美,常常不施脂粉,素面见玄宗。因此张祜写了一首七绝纪此事。
《集灵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这首诗简单明了,读来朗朗上口,直言虢国夫人不施粉黛见皇上,唐玄宗为了贵妃将其亲戚都封官封赏,现在有多风光以后就有多凄凉!
唐玄宗在晚年享乐期间还有一件令人咋舌的事情,他曾在太极官、兴庆宫等地特行过盛大宴会,会上令左右从楼上向下撒金钱,准五品以上官员争拾,谁拾到是谁的。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金钱会。
张祜曾写有一首七绝《退官人》,其中提到了开元年间的金钱会。
《退宫人》
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
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此诗的意思是,这个开元皇帝最怜爱的宫女啊,已在民间流落了二十年。她常谈起当年玄宗皇帝在太极宫承天门上举行的宴会,会上百官在楼下争拾金钱的样子真是好笑。
可以想象,在黄金钱币面前,这些官员们大约架子、面子都不要了,争先恐后的抢拾。当时,皇帝妃子们在楼上看到这种样子都哈哈大笑。
诗人以宫女的视角回忆二十年前的“辉煌”,从而讽刺唐玄宗贪图享乐竟如此奢侈不堪。
著名的马嵬驿事件一年多以后,长安收复,玄宗成都回来,想将杨贵妃遮体迁出隆重改葬。这时他儿子已当了皇帝,即唐肃宗,实权在肃宗手中,礼部侍郎李揆对肃宗说:禁卫军因为杨国忠谋反,所以杀了他,现在如果改葬贵妃,恐怕禁军将士们不能安心。于是肃宗不同意改葬。没有实权的玄宗无奈,只好密令宦官偷偷地移葬。
贵妃初葬时,裹的紫褥,这次移葬挖开一看,尸体肌肤已坏了,只是胸前佩戴的一个丝织香囊还完好无损。
主持移葬的宦官高力士取了香囊,同时又向马嵬坡的钱老太婆买下了贵妃遣留的袜子,将这两件纪念物献给了唐玄宗。玄宗见后,睹物思人,悲伤不已,和高力士说,这香囊是特殊的冰蚕丝织的,其中又装着异香,所以没有坏呀!
诗人张祜写了一首七绝,咏叹上面这一段往事。
《太真香囊子》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此诗的意思是:贵妃这个金线绣的小花香囊,还在她胸前装着原来的异香。是谁给皇帝又一次解下来:使他看着这香囊抱恨终生哪!
张祜在30岁以前,自恃有才,不求仕进,纵情声色,浪迹山水,流连于酒榭歌台。
30岁以后被当时的宰相令狐楚看上并举荐给皇上,然而却因为之前写的宫体诗被有实权的元稹进谗言,导致仕途坎坷,终不能实现报效国家的愿望,张祜只好“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
张祜71岁谢世,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在那个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作品的艺术性从来不是考量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张祜成为了牺牲品终生未仕,而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古芳泽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