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一直被用来描述老师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千百年来,教师一直被大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教会学生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还起到了引领学生思想发展,树立正确的三观的职责,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了教师这一职业。
但是当下受社会环境和教育政策的影响,教师这一行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且有扩大化的趋势,也将会对学生们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这一问题就是教师行业中男女比例失衡。
男性教师出现职业问题,中小学教师更为明显
很早以前,由于女性社会地位不高,很少有女性进入教育行业从事老师的工作,以前的学校中的“先生”以男性为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意识的崛起,以及教育的普及,优秀的女性越来越多,也有机会进入学校成为老师。
以前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教师们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生活,并且还要与家长的教育理念相融合。
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年幼的学生需要更为细致的教育和照顾。因此越来越多的男性教师逐渐退出中小学校,女老师数量越发增多,发展到当下,出现了严重的学校教师男女比例失衡。
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小学阶段女教师占比为70%,初中阶段为57%,高中阶段为54%,占比最高的是学龄前阶段为98%。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年龄越小的学生,女性教师的占比就越大,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更适合照顾好学生吗?
可能导致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男女社会分工所导致的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当下社会发展节奏迅速,男性则需要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职责,承担“力量”的部分,而教育工作相对轻松,更适合力量偏小的女性。
同时女生的家长也更希望学生从事类似于教师这样的稳定工作,因此即便是在学校中,学习师范专业的女生的数量也要远高于男生。
教育需求导致男女教师数量不均。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比男性更会照顾年幼的孩子,由此我们也能够理解产生有关数据的原因。年幼的小朋友需要被照顾,女性则更为细心,可以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