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开始,带你看中国古代
TUhjnbcbe - 2024/8/14 17:23:00
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一)

一只蚕蛹想破茧而出变成蚕蛾,一定经历了十天左右的奋力挣扎。

每一只蚕蛾早已在破茧前就选择了自己的性别,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这样的性别选择往往对半平均。

那要如何分辨雌雄呢?

雌蛾在破茧之后静止不动,四处飞扑着挥洒荷尔蒙的一定是雄蛾。在雄蛾四处乱飞的过程中遇到雌蛾便会开始进行繁衍交配,大概半日甚至一日之后,雄蛾才会离开。

当两蛾分开之后,雄蛾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光荣的使命,为了繁衍后代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雌蛾则为这一伟大的任务继续努力,争分夺秒的开始产卵。

根据中国每个地方气候和习俗的不一样,蚕卵的出生地也不尽相同。纸张和布匹都是不错的选择,嘉兴和湖州用的是可二次使用的桑皮厚纸。

为了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务,雌蛾必须先从数量上取胜,二百余粒蚕卵均匀自然的平铺在蚕纸上,不曾出现堆积成层的状况。

养蚕人将蚕卵收集贮藏,等待着第二年蚕种的孵化。

将蚕纸在四根竹条或木条围成的方架内撑开,悬挂在阴凉透风的梁枋之上。为了保证蚕卵的生活质量,刺鼻的桐油不能有,烟熏火燎更是要敬而远之。

蚕卵的脆弱超乎你我的想象,且不说冬天大雪带来的刺骨寒风,就是雪地上折射出的雪光都能让它灰飞烟灭,尸骨无存。所以每逢雪天就一定要记得将蚕纸收进屋里,静待雪过,重新悬挂。而这一挂就到腊月十二,蚕卵们会迎来一个新的生长步骤——蚕浴。

只有嘉兴和湖州的蚕卵才会有这样一段特别的经历。湖州采用的多是石灰浴法和天露法,嘉兴则是以盐水或卤水浴法为主。

湖州的养蚕人选择了更为艰苦的蚕浴方式——天露浴。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蚕纸被压住四角平铺在房顶的竹篾盘里,历经霜雪,风吹雨打,电闪雷鸣。

不论是卤水浴法还是天露浴法,都是从腊月十二开始,腊月二十四日结束,前后经历十二天时间。腊月十二被大多数蚕农视为蚕花娘娘(蚕神)的生辰,古代养蚕事务也多从这一日肇始,选在这一天开始进行蚕浴是蚕农经验和信仰的结合。

蚕浴的过程会使一部分羸弱的蚕卵命丧于此,但幸存的蚕卵会被微火烘干,珍而重之的放在箱匣里好好收藏,不受风寒湿气,等待清明孵化。

(二)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再过三天,是个不错的时机,蚕卵可以摆脱掉那些原本是用来保暖的厚重棉被,相继出生。

刚出生的蚕宝宝对吃住都有些挑剔,蚕室最好是面向东南,春暖花开。

漏风的墙壁,没有天花板的屋顶听起来就是对娇贵蚕种的一种摧残,所以糊风隙,修房顶是养蚕人经常做的工作。如果碰见倒春寒温度低的情况,还要燃起炭火为蚕种打造一个温暖的休息空间。

刚出生的蚕宝宝一定要吃切成细条的桑叶,粗粮细做,有助于消化吸收。

在大眠结束之前,桑叶本身就足够潮湿,雨天摘回来的桑叶含水量远远大过蚕的需求。为了让桑叶的水分始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程度,匠人们会把桑叶挂在屋檐下面靠风的力量吹干。

若是雨天采摘回来,就放在地上随吃随拿;若是天晴时,还要用水再淋湿,只有保证了蚕的水分摄入,才能保证结出的丝更有光泽。

养蚕的时候一定要让蚕在睡眠前吃饱喝足,为的是醒来的时候晚喂半天叶子也不碍事。

大雾天里的桑叶对蚕的身体危害极大,因此一旦看到有雾,就停止采摘的活动,等到雾散,无论晴雨都可以任意剪摘了。

有露水的话也一定要等太阳出来晒干了之后再来采摘。

蚕真的是脆弱又娇贵的生物,既怕臭味也怕香味。

如果你是养蚕人,你的蚕可能有一百种奇奇怪怪的死因。

它可能是死于农村乡间焚烧腐烂动物尸体和骨头的味道,又或者是农村妇人清理厕所时的难以言说的气味;也可能死于你家隔壁煎咸鱼或者炒隔夜肥肉的油烟,又或者是远处懒妇人的便桶摇动时散发的臭气;甚至可能是你嫌这股臭气太难闻所以点了沉香、檀香或者别的什么香,或者某一天刮起了西南风,你的蚕都有可能命丧于此。

而想要蚕种保住性命的办法,就是在这些气味来临之时焚烧桑叶,用桑叶的烟来抵挡这些味道。

(三)

在所有掌握了编织技艺的国家中,中国自始至终保持着丝绸大国的崇高地位。

也许这是自古至今都难以割断的传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出现了原始腰机的身影,浙江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遗址,江西贵溪春秋战国墓群中出土的腰机零部件更是向我们证明着我国纺织技术的悠久历史。

可惜的是无法阻挡的时代趋势,生产力提高的脚步使腰机被淘汰在历史的洪流中。

取代它的是一种新的织造机器——踏板织机。

踏板织机一定是织工们灵感迸发的结晶,经过改良和完善的织机让双脚也充分发挥了作用,一踏一起之间解放了原本要兼顾两头的双手。一名熟练的织匠在使用起踏板织机时手脚并用的技术绝对会让你眼花缭乱,感叹匠人们的熟能生巧。

“既锦华而稠彩,亦密照而舒朗”这是齐梁诗人张率在他的《绣赋》中夸赞云锦的句子。南京云锦色彩华丽,典雅绚烂,美若天边云霞而得名,元明清三代更是成为只供皇家的御用锦缎。

云锦的织造工艺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让人惊讶的是不论经历多少次朝代更迭,云锦的织造依旧承接传统,提花机,挑花结本的技术和云锦互相成全,造就了云锦“寸锦寸金”的荣耀。

云锦织造一共分为五个重要步骤,分别是改样设计,挑花结本,准备原料,造机,织造。和云锦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挑花结本和织造这两步,因为样式由宫廷内部专业的师傅设计完成,准备原料和造机就是把配好的丝线放入提花机对应的位置上。

挑花结本的工匠心思最为细腻精巧,不论画师将什么复杂的图样画在纸上,他都能用丝线按画样分毫不差的编结出织花,观察之细腻,判断之准确,手艺之精巧,无一不让人赞叹折服。

这样的织花挂在花楼之上,就算织工看不懂花纹图样,只要按照尺寸,度数,提针穿梭织造,最终也会将画样完全的呈现出来。不同的织品有着不同的花样,比如绫绢就是投一次梭,提一次衢脚,这样织造出来的是经线凸起的花样;纱罗则是来梭时提衢,去梭时不提,织成的是绞纠纬线的样式。

而云锦中最为复杂的花样叫做妆花,也是最具南京特色和代表性的提花丝织品种,常以金线勾边或金银线装饰花纹,极为富丽堂皇,金彩辉映,是挑花结本中华丽复杂的样式之一。

等所有程序都准备到位的时候,提花机就要正式登场了。

宋应星笔下的花机式就记载了关于提花机的基本构造和用途。

提花机全长约一丈六尺,其中高高耸起的部分叫做花楼,这是提花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会有一名拽花工坐在高高的花楼之上重复着拉动花本横线的动作,以便坐在下方的织手打纬织造。

中间部分是衢盘,下方垂直落下的是加水磨光的一千八百根竹棍。为了让这些衢脚有处可放,还要在花楼正下方挖一个两尺深的坑,如果地下潮湿,就架一个两尺高的棚子来代替。

最末端是卷丝用的的杠和两根叠助木,以及插入织筘两头的两根小木棍。

提花机的构成简单粗暴,但就是这一堆竹子木头创造的是我千年古国丝绸文化的荣耀。

来去匆匆的现代机械无法代替传统创造出新的文化高度,古法技艺的传承是这些匠人们毕生的事业。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开始,带你看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