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从流动性紧张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TUhjnbcbe - 2020/7/21 11:20:00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从流动性紧张看货币*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摘要: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资金风波,有专家表示,为确保货币*策传导机制的有效和顺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策传导机制效应:第一,央行应不断促进货币调控工具的市场化,增强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进而提高中央银行的经济决策力度。第二,要坚持不断完善货币*策中间目标。我国货币*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


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资金风波,有专家表示,为确保货币*策传导机制的有效和顺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策传导机制效应:


第一,央行应不断促进货币调控工具的市场化,增强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进而提高中央银行的经济决策力度。


第二,要坚持不断完善货币*策中间目标。我国货币*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信用渠道实现的,所以仅仅关注货币是不够的,还需要同时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使之与货币供应量相互补充,进一步完善货币*策中间目标,从而为货币*策制定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和衡量指标。


#re#第三,央行应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处理好信贷业务开展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要在积极引导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主动地、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近期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商业银行盲目扩张的潜在冲动。而这场始发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问题,也牵连到货币基金、交易所债市乃至股票市场、*金市场,一些投资者开始心慌,各种传言也一度遍布市场。


实际上,2011年上半年,随着货币*策基调转为“稳健”,银根也有所收紧,一度也曾出现过所谓的“钱荒”。不同的是,当时的“钱荒”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银行少钱、企业缺钱、股市差钱、楼市等钱现象同时存在,许多银行贷款审核通过后要等两三个月才能拿到;而今年出现的这次流动性紧张则有别于上次,它是结构性的,也是暂时性的,受影响最直接的是金融机构,紧张气氛也主要在金融市场蔓延。二者程度和影响范围有着根本的不同。


业内专家表示,近些年来商业银行奉行的“规模扩张”是今年这次结构性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商业银行近年业务铺得很广,战线拉得太长,甚至远远超出自身资本实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只得“短借长贷”,频频向同业拆借资金。一方面,银行在金融市场拆入和拆出资金可以实现套利;另一方面,同业拆借利率较低,将拆入的资金投到房地产行业还可以获取更高收益。


金融机构之间的这种“钱炒钱”现象,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社会融资规模,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上却大打折扣。数据显示,我国货币存量非常庞大,截至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9.31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4.21万亿元,大量的资金投放并未缓解新兴行业、“三农”、小微企业多年的融资难问题,资金周转效率低下,进一步凸显了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不足问题。


尽管今年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状况不是全局性的,但其对发展中的中国金融业来说也是一次警示,必须引起重视。有分析认为,首先,这一现象扩大了金融体系风险,银行规模扩张的主要风险在于高杠杆和期限错配。一般情况下,高杠杆率能够起到乘数作用撬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效果,但某些时刻,它会演变成为危机加速器,比如说银行打包、捆绑信贷的做法对于风险的识别和监管是一种障碍,而“借短投长”也容易积累流动性风险。


其次,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现象也给货币*策传导造成了干扰。“资金在一段时期内集中短缺,本身就是其对货币*策产生干扰作用的一个生动证明。”有业内人士表示。


有分析认为,其对货币*策的干扰主要源于,不少空转的资金使得监管机构无法很好地将其纳入整个货币金融体系,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货币*策。从货币供给量的角度来衡量,由于空转部分的存在,货币*策中介指标无法正确反映全部的信用规模,所以在总量控制上一定会有所偏离;另一方面游离在监管体制之外的资金可能会像商业银行一样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并参与货币乘数的放大过程,不仅使央行所能调控的对象和掌握的信息资源日趋受限,也已成为干扰货币*策传导机制、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一个因素,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资金风波,有专家表示,为确保货币*策传导机制的有效和顺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策传导机制效应:第一,央行应不断促进货币调控工具的市场化,增强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进而提高中央银行的经济决策力度。应通过不断完善货币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完善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价格型传导渠道方式,提高货币*策操作时机和力度把握的准确度。


第二,要坚持不断完善货币*策中间目标。当前,我国市场竞争并不完全、信用创造的过程远非完善,这使得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与国内贷款增长出现背离且差距趋于扩大,我国货币*策存在货币和贷款二元传导机制,这就有必要从更广泛的资产方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换句话说,我国货币*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信用渠道实现的,所以仅仅关注货币是不够的,还需要同时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使之与货币供应量相互补充,进一步完善货币*策中间目标,从而为货币*策制定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和衡量指标。


第三,央行应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处理好信贷业务开展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要在积极引导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主动地、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发挥好利率、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市场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扩展,不断增强微观主体对货币*策的敏感性,不断提升货币*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完善货币*策传导机制。


#ad#此外,要充分发挥预期引导在货币*策调控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货币*策的调控效果。面对这次结构性资金紧缺,央行几天内连续表态,很好地向市场传达了其管理意向,达到了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取得了很好效果。


6月24日,央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首次就近期市场资金短缺问题正式公开表明态度,有针对性地指出:“当前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后,央行又表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在管理层明确表态后,市场信心明显趋于稳定,各方猜测也不驱而散。这充分显示出加强预期引导的必要性,也显示出了有效沟通在熨平市场波动中的重要作用。货币*策要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需要经过从央行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再到企业和居民的传导过程,未来可进一步增强*策透明度,更好地与市场沟通,继续完善货币*策传导机制中‘到达公众’的环节。”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流动性紧张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