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不吹不黑,这两款霜的真实测评来啦
TUhjnbcbe - 2024/6/14 19:13:00

我基本不跟风,因为对你们来说很新奇的品牌和产品,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个的原料,而且大部分风大的原料,我都用过。

所以当你们都在说某某某风很大的时候,甚至连我一直喜欢的2个博主,都在力荐的时候时,我才会买。毕竟,戴再厚的滤镜也不如亲自买来一试。

好用,就是产品的本事,也说明我没跟错博主。不好用(极致难用的情况),那只能说博主恰烂饭,以后咱就不上这个当了。

不吹不黑,开始测评!

视黄醇紧塑活晚霜

1、容器

最想吐槽的就是瓶子,看着花哨,用着苦逼。用了几天之后,我就不想用了,因为这种泵头实在是太麻烦,每次用了,还得花时间去清洁。。。

2、肤感

接着说肤感(别急,配方最后扒),传说中的包裹体,外观啫喱状的膏体里面有一颗一颗的包裹体,但是揉搓开就散了,体验感不得不说还是很nice的。

但是上脸后延展性比较一般,涂抹时不爽滑,如果你是干皮,使用后就觉得啥都没擦一样。

毕竟这种啫喱般的质感,是不能允许有足够多的油份在配方里的,否则就成了平庸的面霜质感了

不得不说,秋冬季节用完这款霜,我真有一种想要抱着水缸喝一缸的冲动,干到怀疑人生。。。

但是,这点bug在我面前,运用一点小小的智慧就可以改善,那就是在掌心用它混合了一点别的油分更高的霜,上脸的感受堪称完美!!

不仅肤感爽滑、滋润且不油,并且还有很舒服的滋润感!天啊,为自己的智慧拍掌!

3、效果

风这么大的产品,我是肯定要好好对比效果的,所以就拿手机记录下了前后使用的照片。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这玩意在我脸上好像并没有来过,一瓶霜用完,我这条皱纹该是怎样还是怎样,是我的错觉吗?

我想大概还是因为它太干的原因,毕竟为了观察效果,我也没有经常叠加别的面霜来用??。

顺势搜了一下网上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好评),毕竟营销做的这么到位的品牌,控评也是基本功啦(反观自己,营销基本功简直小学水平)。

但也有不少人感受跟我一样,就是,咦,怎么擦了这么久,都跟没擦一样??

(评论图)

不过,就算没什么淡纹的效果吧,它倒是挺温和的。记得我有段时间皮肤很容易红痒,擦它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不适,这或许再次印证了A醇、A酯的添加量比较低吧。

4、说正题:成分

先说优点

配方整体思路是主打紧致抗老和修护舒缓的。

那么配方表里面的A醇和A酯就是起到激活胶原蛋白、改善细纹和动态纹的作用。而神经酰胺这个原料组,羟基积雪草苷、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起到了k敏、修护、k红k痒的作用。

我在它的产品详情页上也是看到了它们宣传的专利技术——黄金微粒,专研“蚕蛹”包裹技术。

然而这里的黄金,并不是真的黄金,而是胡萝卜素。而微粒指的是卵磷脂,当然里面被包裹的物质理应就是双A的成分了。

气氛都烘托到这了,我们应该都是觉得,配方中的A醇和A酯都采用了这种包裹技术,以便更有效的渗透皮肤,发挥极致作用吧。。。

然而,成分表的事实是,加了一个A酯,一个A醇,但A酯A醇都没加包裹,根据配方来看,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却被包裹了。。。(还专门求证了一个工程师后,才确定了我的判断)

(成分表)

这波操作我确实有点看不懂了。。。但这里我也留个疑问,如果有同行看到也可以给到你的看法和建议,感恩

再来说说缺点

大概也是为了把质感做成Q弹水润的质感,所以整款霜的定位就不太保湿,更接近一款凝胶面膜的质感。但为什么会把凝胶面膜当作面霜来卖,而且全网几乎统一口径就是很滋润??

一个连封闭剂的木有的面霜,哪里滋润了??有一点橄榄油,添加量太少所以只能作为润肤剂来用,锁水效果聊胜于无。

真心觉得如果单从肤感考虑,很适合油皮、混油皮,虽然刚上脸感觉有点厚重,但这种厚重不是油腻,而是大量的增稠剂堆在一起,比较糊手糊脸的感觉。

加上它本身不含封闭剂的原因,几乎不提供什么保湿性,绝对的油皮亲妈,干皮灾难。

但是如果你是沙漠皮、干皮混干皮,要么就混合个别的面霜来用,增加点油润感(产品经理会不会顺势出一个面霜伴侣,记得要给我打钱哦),要么你就直接用别的面霜吧,费那劲干啥呢?

功效上,真的可以说很初级。

20+用来抗初老我觉得完全没问题,但我们30+的老baby们,还是用点含金量更高的产品吧,好吗?

总结

使用:不方便

肤感:油皮亲妈,干皮灾难

抗老作用:非常微弱

优点:比较温和

另一款:α-熊果苷鎏光微精华霜

相比双A面霜,这一款我是最早空瓶的,可以说早晚都想用,不为别的,因为它的泵头真的太好用啊啊啊啊

先说优点

阵容比较强大

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滤液、烟酰胺、依克多因、玻色因、麦角硫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神经酰胺组。。。

这个组合要是足量添加,说真的,其他品牌都该下台。

我在活动期间按照出头的价格入的,我自己做的话,要把这些成分揽齐,没有4位数是下不来的。

要知道化妆品的售价,就跟饭店里的菜价一样,素菜和肉菜那绝不可能是同一个价位。

更没有靠爱发电,只做慈善的商家(何况人家还有资本,要赚米米),根据后续几个原料的市场价推算,从依克多因开始,后续成分的添加量不能说少吧,就只能说是及其微量,给大海加勺糖的程度吧。。。

我自己并不喜欢这种七拼八凑,把配方表粉饰好看的做法。

一个是本身这部分成本可以用在主要活性物的选择上;另一个是,功效显得非常杂乱,说美白有点,但不够,说抗老种类不少,但不见效。。何苦呢?

我只听到了,想要收割成分党的算盘声。。。

再说缺点

从产品名字上看,已经暗含了它的功效定位了,α-熊果苷,妥妥的美白剂,然而这款霜却只是一款普通化妆品,你敢信?

这里科普一下化妆品法规的相关规定——

如果产品暗含了美白功效,或者明确表示出有添加这种美白成分(未来可能扩展到更多的美白剂上,熊果苷就是非常典型的美白成分)的,都必须按照特殊化妆品进行注册。

这就意味着,它应该按照特殊化妆品注册(关于特殊化妆品的注册管理,我们国家的法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特殊化妆品无论从功效证明、审批手续上都更加复杂和严谨。

这也是一般特殊化妆品售价较贵的原因。

我看了下这款产品的备案时间是年12月31日,应该是还没赶上新备案法规的执行,不然品名都得改(目前关于普通化妆品备案的要求,新增了需要产品提供,与品名具有同样功效的证明)。

如果你的品名豁然含有一个美白剂,那么它就暗示了这款产品具有美白功效,那么产品本身就需要提供美白的功效证明,按照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法规要求,这将妥妥的是一款特殊化妆品啊。

所以,在此希望本产品可以尽快更正品名,或者完成特殊化妆品备案注册。就算你备案在前,法规更改在后,也不能暗示产品有美白效果,成为你随意割韭菜的借口!

总结

使用:有泵头很方便

肤感:还行

抗老以及杂七杂八的作用:非常微弱

缺点:名字取得有些擦边

写在最后

可能你们又要说,娘娘怎么总是踩别的品牌。

说说我觉得比较中立的看法吧。

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具备一种胆量——这个孩子生的好丑,丢了重生。

这是所有当妈妈的人都做不到的事,因为我们投注了心血在自己的努力上,让“妈妈”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不客观的。

只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才能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评价一个产品的真实好坏。

如果我本身就喜欢这个品牌,那么我一定是写不出中立的评价的。

正因为我不喜欢,也不讨厌这些品牌,我才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以及在行业里所有的见闻告诉大家。

同理,我也邀请对娘娘不褒不贬的朋友,可以给到我更中立、中肯的建议,帮助我们成长的更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吹不黑,这两款霜的真实测评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