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1位教授的12种好书商务印书馆
TUhjnbcbe - 2024/6/6 18:26:00
银川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bw/487.html

健全的知识体系,筑牢了一个人精神底色的基础。通识教育,便是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完善的人”的第一步。

这里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台湾大学等顶级学府名师的课堂讲义,各位教授将其重新进行了精彩编排,可以说就是“名师课堂讲义的普及版”。

11位教授的12种好书,读读看。(文末还有延伸阅读)

1.《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

第九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不读康德,无以了解西方哲学

读这本书让你步入现代哲学的门庭

国人训练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夏令营”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康德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蓄水池”。也就是说,康德之前的哲学都流向康德,康德之后的哲学都来自康德。

名师讲堂·邓晓芒

邓晓芒,年生,湖南长沙人。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学位,师从陈修斋先生、杨祖陶先生。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年12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专攻德国哲学,同时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现代哲学所有的基本问题都是从康德那里来的。

《纯粹理性批判》(为调和当时的两大哲学流派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一书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了解康德哲学的体系必由此入门。

提纲

第一讲《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思路(第一、二版序言)

第二讲《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导论)

第三讲先验感性论

第四讲先验逻辑导言

第五讲概念分析:范畴论

第六讲概念分析:先验演绎(一)

第七讲概念分析:先验演绎(二)

第八讲原理分析:图型法

第九讲原理分析:纯粹知性的原理体系

第十讲向先验辩证论过渡

第十一讲对理性心理学的批判

第十二讲对先验的宇宙论的批判

第十三讲对先验神学的批判

第十四讲先验方法论

2.《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不了解基督教

就根本不可能了解西方文化

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讲解罗马帝国以后的

西方文化发展历程

是一种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基督教曾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成为西方人唯一奉行的宗教信仰,而不像中国除了儒家伦理之外还有道家、佛教等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要更加广泛和深入一些。

名师讲堂·赵林

赵林,年生,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年留校任教。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和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

提纲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

第三讲:基督教与希腊文化

第四讲: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第五讲:蛮族的皈依与西欧封建社会

第六讲: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欧文化

第七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蜕变

第八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背景

第九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第十讲:宗教宽容与理性精神的崛起

3.《数学与人类文明》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文艺复兴推动了几何学的发展

集合论与公理化催生出抽象主义和行动绘画

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只要有一颗想要了解数学的心

你就可以读这本书

本书配有多幅图片,既可用作同名通识课程八讲的短学期教材,也可以用作长学期的教学(每章分两讲),还可以用作大学“数学史”和“文科数学”的教程。

名师讲堂·蔡天新

蔡天新,浙江台州人,15岁入山东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数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著有诗集《幽居之歌》《漫游》,随笔集《难以企及的人物》《在耳朵的悬崖上》,旅行记《欧洲人文地图》《英国,没有老虎的国家》,传记《小回忆》《与伊丽莎白同行》等10多部,作品被译成20多种语言,并有英、法、西、韩、斯拉夫和土耳其语版的诗集、散文集出版。

数学遍及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只待我们将她发掘出来!

数学+建筑+历法+地图+绘画+诗歌+文学……=《数学与人类文明》

本书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种族,依次探讨了数学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各有侧重,包括埃及、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至于近代文明,我们考察了文艺复兴的艺术与几何学、工业革命与微积分、法国大革命与应用数学的关系。

提纲

第一章中东,或数学的起源

第二章希腊的那些先哲们

第三章中世纪的中国

第四章印度人和波斯人

第五章从文艺复兴到微积分诞生

第六章分析时代与法国大革命

第七章现代数学与现代艺术

第八章抽象化:20世纪以来

4.《现代天文纵横谈》

以北京大学选修课《现代天文学》为基础

现代天文学入门级别的好书

宇宙比任何人所能想像的还要大

如果只有我们,那就太浪费空间了

本书从科学、历史、人文的三维视角展现现代天文学的科学理性和人文价值。

名师讲堂·吴鑫基

吴鑫基(左),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客座教授。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和北京天文学会“学术成就奖”,学术成就被列入《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出版图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多项奖。

温学诗,北京天文馆副编审,原《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曾任《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副总编、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协会理事等。曾获中国天文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奖和北京天文学会特别贡献奖。出版图书曾入选“国家出版总署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和“中国出版政府奖”及“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等。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介绍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光学和射电天文望远镜;宇宙航行和空间探测;太阳系中的天体。下册介绍太阳、恒星和星云;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超新星、引力透镜、类星体等特殊天体;宇宙线、X射线、伽马射线天文学;宇宙演化和地外生命的探索。

提纲

上册

第一讲天文学的发展

第二讲中国古代天文学

第三讲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第四讲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第五讲宇宙航行的梦想和实现

第六讲月球和月球的空间探测

第七讲地球和类地行星

第八讲木星、类木行星和矮行星

第九讲小行星、彗星和流星

下册

第一讲太阳和太阳活动

第二讲多彩的恒星世界

第三讲白矮星和中子星

第四讲超新星和黑洞

第五讲银河系和发现及其结构

第六讲银河系里的星云世界

第七讲河外星系

第八讲类星体和引力透镜

第九讲宇宙线、X射线和Y射线天文学

第十讲膨胀中的宇宙及微波背景辐射

第十一讲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探索

附录1读者园地

附录2天文学大事记

5.《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用文物绘制文化中国的星空图谱

让每一件文物为中华文明代言

将具体的文物遗产与悠久宏大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以著名学者彭林先生开设于清华的

同名国家精品课程讲稿整理修订而成

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名师讲堂·彭林

彭林,年10月生于江苏无锡市。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陈儒学联合会理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等。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文化的研究,尤其注重对古代礼学以及《周礼》、《仪礼》、《礼记》等礼学经典的研究。

提纲

第三版前言

“清华版”原序

“北大增订版”前言

第一讲河姆渡骨耜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第二讲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

第三讲上孙家寨舞蹈纹盆与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

第四讲河姆渡蚕纹杖饰与先秦服饰文化

第五讲良渚“琮王”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玉文化

第六讲四羊方尊与长江流域的商代文明

第七讲妇好墓象牙杯与先秦时期的生态环境

第八讲妇好偶方彝与青铜时代的礼乐文化

第九讲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与二十八宿的起源

第十讲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的律吕

第十一讲越王勾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

第十二讲秦陵铜车马与先秦时代的造车技术

第十三讲泉州宋船与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

第十四讲正统针灸铜人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

第十五讲《周易》《周礼》与故宫、北京城

“清华版”后记

“北大版”后记

6.《中华传统礼仪概要》

礼仪乃文化之基,为人处世之本

系统了解中华礼仪的体系和精髓

本书选择中华传统礼仪中最重要和最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共31个专题,包括中华礼仪之邦的形成、特色、学理、经典,冠、婚、丧、祭之礼的仪式及其人文内涵,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如会客、宴饮、尊师、敬老、书信等)中如何体现中华礼仪特色等问题。

提纲

自序

上编学理

礼与中华

礼学源流

礼学经典

礼的分类

礼与俗

礼与理

礼与情

礼与乐

礼与仪

礼与敬

……

7.《从中医看中国文化》

中医不只是看病把脉的技术

中医与儒道是国学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

找回对中国文化的“敬畏意识”

名师讲堂·李建民

李建民,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并执教于台湾清华大学与台北大学,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他主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11位教授的12种好书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