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春节前后有祭祀祖先的习俗,用我们的话说叫“送亮”,就是在先祖墓前点一对蜡烛,当纸钱烧完了、香棒焚尽了,蜡烛还在燃烧,忽明忽暗的火苗,照亮墓碑,在没电的年代为风雪夜归人,指引回家的方向,倍感温暖。
鲁家里岳母鲁观绒老家在鲁家里,距现在的家海龙坪洪家峪,约有3公里路程。从海龙坪供销社岔道右转,沿窄窄的通组公路,经韦家峪开车10分钟即到。
年1月13日,我和娟子驾车回乡,陪岳父母到鲁家里给外公外婆送亮,然后返回洪家峪,聚会吃饭。
老屋从公路上到鲁家垭尽头,从这里走小路下去,山坳散落几间木屋房,就是岳母老家所在地,拐角处一间木屋,是鲁二老旧居。
鲁二老和娟子是亲亲的老表,全家去北海定居。当年岳母两兄妹与岳父两兄妹对调,组成了两个家庭。
外公墓外公墓在水田东边,高大的墓碑前栽种了两棵水杉,青翠欲滴,像两把雨伞。田地荒芜了,水凼长满野芹和浮萍。
送亮大家下到墓地,在拜塔面向外公墓叩头、焚香,点蜡烛、烧纸钱,喃喃自语地向外公祝福,然后放鞭炮、礼炮。
水井祭祀送亮完毕,大家在四周转转,老人到舅舅家唠家常,嘘寒问暖;娟子用竹竿采摘柚子。外公老宅门前,有一口水井,用青石板垒砌,实施饮水工程后逐渐被遗弃,长满青苔。
地蚕在水井坡地绿色的草丛中,我找到一棵地蚕。白色的茎块可以生吃,也可泡酒入药。
铜钱在墓地土坎边,我发现一枚带泥的古铜钱。
槲寄生树叶掉光,下面树干一簇槲寄生,上面树杈上一个鸟窝,这棵树压力山大呀!
金针菇在一棵树桩上我采到褐黄的金针菇,很鲜嫩。从鲁家里返回到洪家峪,在老屋烤火、熏肉。
花猫花猫又添了三只崽,为了保暖娟子将它们一家四口装在纸盒里,垫上软软的棉布。
南粉岳父母自己动手,用红薯粉加工成粉条,晾晒在田地上的木架上。我们叫南粉,是正月新年拜年不可缺少的礼品之一。
斗米虫在上山砍柴的时候,岳母收集了一窝斗米虫,油炸密封在玻璃罐中,平时舍不得吃,今天作特色美食招待大家。
金针菇我把采到的金针菇煎熟,又多了一道山珍。
捞鱼饭侄子爱吃的捞鱼饭,今天也准备了一盘。
扣肉虎皮扣肉,中老年人都爱吃,岳母加了葱花。
药酒岳父用红枣、枸杞泡了一大瓶药酒,喝了可以去风湿,镇痛。
放鞭炮菜上齐、酒斟满,舅子和孩子们到天井晒塔,放鞭炮,噼啪声在村里传开,雾气氤氲中大家围坐餐桌前,在祝福声中开饭。
丰盛的腊猪宴相比新潮的虫子、菌子山珍,我们土家人更爱吃熏腊的传统的全猪宴。它有着儿时的记忆,它有着年的味道。
觥筹交错间,大家喝得面红耳赤,幸福的年味在山村飘散,和着电视新年话题的音乐,萦绕在亲人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