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老板…你店有什么特色菜?
掌柜:客官,你来对了,金日特色:白玉豆呐,炒的、炖的、汤的,你要那种呢?
游客:各来一份。
掌柜:好嘞,二子…上菜!
小二:哎…菜来喽,客官,您尝尝。
01浓汤白玉豆
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玉山县,不仅有清新的美景相伴,也不乏众多诱人美食,“浓汤白玉豆”就是其中不可错过的一道。
白玉豆颜色莹白如玉,有“豆中皇后”的美誉。白玉豆又称三清豆,大似蚕豆,扁平椭圆,煮熟后吃起来粉嫩软糯,具有粒大、色白、味美、汤鲜、口感细腻清香的特点。白玉豆在明清时是朝廷的贡品,所以又称为白金豆。玉山的白玉豆通常清炒,有时也烧制浓汤白玉豆。
浓汤白玉豆的烧法极为讲究,由于干白玉豆体型较大不容易熟,所以需要提前用水泡软。将猪前腿肉切片,拌上地瓜粉,然后和白玉豆一起放入浓汤中熬制,再加入南瓜泥上色,最后用生粉勾芡,使得汤汁浓稠剔透。猪肉汤的浓郁加上白玉豆的清香软糯和南瓜的甘甜,入口清爽中又有着浓郁绵长的滋味。白玉豆不光口味清气爽口,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糖份、精蛋白含量适中,但钙、磷、铜、铁、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豆类产品,还含有10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用白玉豆来炖肉、炖鸡、炖猪蹄都极佳。
02白玉豆焖猪脚冬季的菜场里,卖白玉豆,比猪腿价格高。夏季也常去买新鲜的豆荚。
那是仲夏的一天,我想去抢购一些新鲜的白玉豆解解馋。来到集市上,见一位大婶正在叫卖:“自家种的白玉豆,带壳便宜卖了……!”我一下子便被吸引过去了。哟,只见被雨水滋润后的白玉豆荚,油绿油绿的,多诱人呀!我一大把一大把抓进袋中,叫大娘称了,整整五斤。付完钱刚想走,只听大婶说:“你个妇女要一个个挑,我就不便宜卖你啦!”原来,我旁边另一位买主想挑拣豆壳饱满的白玉豆呢!她一听大婶这样说,立马柳眉倒竖说:“你这样抠,不买就不买……”说罢起身就走了。大婶望着她的背影叨开了:“你才抠呀!吃时鲜的白玉豆就图吃个鲜美。要是豆壳太饱满了,里面的豆肉其实就老了点,鲜味反而没有嫩些的壳剥出来的豆肉鲜……!”我知道大婶说的话是大实话,一碗人见人爱、鲜嫩可口,香甜美味的鲜炒白玉豆,是从那些不太鼓胀、颜色青郁的豆壳中剥出来的,可是有的人总会情不自禁地挑选那些豆荚饱满的豆。不知道是真的不明真相呢?还是爱占小便宜呢?
“……怎么这样贵啊,没几个人舍得吃。”还没走到摊位前,耳边就传来问询声。卖豆的人笑笑,说:“好吃这口的人再贵也会吃。老弟,种白玉豆有多难,你知道吗?种一块地的白玉豆,挑水桶肩膀都要脱一层皮。”
我接茬说:“那是难种,十几年前,记得那年天旱,我老爹天天挑水桶去地里,也种不出十斤。”
这是真话。我父亲七八十岁时,还种菜,种萝卜白菜,种黄瓜南瓜,种辣椒大蒜。白玉豆,是一定要种的。
记得小时候,那年老爹种了一块地的白玉豆,颗粒无收——天太旱了,天天挑水体力吃不消。他爱吃白玉豆,也是我们家唯一吃不厌的豆。
菜地里,豆荚已经慢慢发白,豆肉的纯蓝色也慢慢消失,豆肉渐渐变硬。豆肉变硬了,中秋也就到了。糯米泡起来,各家采来箬叶,开始包粽子。有咸肉粽、碱水粽、豆粽。
我最爱吃豆粽,当然豆是白玉豆,和咸肉一起,包在粽子里。不同的粽子,用不同颜色的绳子绊扎。
粽子吃完了,豆架上,白玉豆的豆荚也差不多黄白了。豆叶慢慢哀黄,蔓茎发硬,淡淡的最后几朵白花,也不再结荚了。黄白的豆荚,也不采摘,随藤蔓一起枯。
藤蔓枯了,拔根,连着木芊一块扛回家,晒在院子里,豆荚摘下来,一部分做来年的豆种,一部分晒干做干豆。木芊捆绑好,留待来年用,藤蔓放灶膛,做了柴火。
晾干了的白玉豆,用布袋收起来,存放在谷仓中,或者用一个陶瓷缸,装起来,摆放在木柜里。白玉豆最怕潮,潮了便霉变,发黑。
晾干的白玉豆莹白如玉般无瑕。
年关,吃猪脚是乡俗。母亲从谷仓里,量半升白玉豆出来,浸水半天,和猪脚一起,放在火炉里焖。香飘满屋,吃上一口,满嘴留香,肉香全在粉糯的豆里。豆子糜烂,入口即化。
教你怎么做白金豆炖猪蹄
主料:猪前蹄、白玉豆
配料:葱、姜、蒜
调料:盐、料酒、香醋
做法:1、白玉豆提前浸泡一晚,洗净沥干水份备用;
2、猪蹄洗净,放入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放入姜片和料酒,大火煮开后继续煮五分钟,煮出血沫捞出洗净;
3、将焯过水的猪蹄和泡好的白玉豆一起放入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少许姜片,再放入一勺香醋;
4、汤底烧开后保持大火继续煮20分钟,打去表层的浮沫,直到汤汁发白,然后转小火煲约3小时;
5、煲至猪蹄酥烂,放入盐调味,撒上葱花装饰即成。
白金豆炖猪蹄
汤鲜豆烂瓷碗白,玉石难比金不换;袅袅青气上云霄,滚滚油汤落舌喉。03青椒炒白玉豆
三清山麗为什么会进化了“白玉豆”这样一个物种呢?没有考证不得而知。
“天有遗玉,大山藏焉”,这是玉山县名的由来。玉山之豆,也叫玉豆。因其难以栽种,较为稀有,品质高雅,是豆中贵族,如金子一般,又称金豆。
初夏,田埂上,高高的豆架,连着一排,白玉豆肥厚翠绿的叶子披散下来,如流瀑。一个枝节上,生一支长茎,一节茎长三片叶。茎上挂满了白花。花小朵,花瓣薄如豆娘的翅翼。一小朵一小朵的花,簇拥在一起,像微缩的绣球。蜜蜂来了,嗡嗡地,在阳光下,像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孩。开花时节,恰逢暮春的雨季,梅雨如晦,绵绵无尽。多雨,花蒂开始霉变,腐烂,还来不及结果,便随风而去,落得满地如残雪。
梅雨季节结束,豆荚长出来。豆荚狭长,绿绿的,如一把铅笔小刀;还没长豆肉的豆荚,扁扁的;豆肉还只有一粒米大小,里面有一层白粘膜,蜘蛛网一样粘附在豆荚里。这是灌浆之时,一天浇水,五天施肥。水是溪水,肥是农家有机肥,量少次数多,如婴孩喝牛奶。豆荚一天比一天鼓起来,荚皮凸显一个个豆状。
立夏之后的半个月,豆荚完全坚硬了。妇人捏捏豆荚,鼓囊囊的,提一个篮子,去地里摘豆荚。豆荚青色泛白,一斤豆荚可以剥约六两豆肉。妇人端一条矮板凳,坐在自家门前剥豆子,指甲插入豆荚侧边翻开,一排四五个白玉豆,躺在里面,蓝白色。摸摸饱满的豆肉,温润柔滑,有细腻的油脂,像一块蓝玉。豆肉大拇指指甲一般大小,半月形,半圆的弧线,外面薄内里厚,和蚕豆很相似。
路过的人,见妇人剥白玉豆,自问自答:“你家白金豆,开始吃了?我也去看看,摘一些尝鲜。”剥豆的妇人抬起头,看看路过的人,说:“青辣椒都已经吃十来天,白金豆也该吃了。”青椒炒白玉豆做法
“青椒炒白玉豆”,是上饶农家特有的名吃。下酒,下饭,配粥,都是首选菜。每年的阳历7~11月份是白玉豆收获的季节,白玉豆摘个浅半篮,顺便摘十几个青椒。青椒炒白玉豆,是最地道的农家做法,城里人一般不会做。
记得小时候,看着妈妈把剥好的白玉豆用一块手绢或纱布包好,放在饭上蒸。那时农村蒸饭用饭甑,大木柴火烧着灶膛,饭甑盖热乎乎了,冒白汽,揭开饭甑盖,把包好的白玉豆摊开放进去,和饭一起蒸,饭熟了白玉豆也熟了。油锅烧热,用咸肉炼油,咸肉焦黄了,放白玉豆和跺碎的青椒一起炒,只放食盐和香醋,炒伴均匀装盘。
白玉豆白得透亮,吃起来粉、嫰、爽、微甜,还有米香。
城里人不会这样做,用水焖几分钟,吸干了水,再炒青椒,少了粉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