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关于当前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优化探讨63755
TUhjnbcbe - 2020/7/5 10:50:00
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关于当前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优化探讨


【摘 要】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变电站作为连接电厂与用户的纽带,维持着国家电的高效安全运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运营的支柱,充当着电运行数据采集和执行单元的角色,而智能变电站络结构处于关键位置,对其进行优化对于智能电的发展作用巨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络结构形式,然后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的络结构特点,最后提出了智能变电站络结构优化的具体措施。


中国论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络结构;流量优化


随着智能电理念的提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目前,我国正着手进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工作,为今后智能电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智能变电站的基础构架为数字化变电站结构,建立起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平台,实现变电站设备检修、调整运行模式、决策分析等功能,保障变电站正常运行。而优化智能变电站络结构,对于其今后发展以及电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变电站络结构形式分析


智能变电站的络结构十分简单,主要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双层。智能变电站着重强调对一次设备自动控制以及二次设备系统组织,同时采用高效快捷的络通信方式建立起二者之间的交流通道,使得两者的联系更加紧密。按照层次结构顺序,智能变电站的组成设备依次为一次设备(互感器和断路器等)、过程层设备(户外柜组件、过程层交换机等)、隔离层设备(保护、测控装置)和站控层设备(以太MMS、监控系统和远程控制装置等)。


双层结构的实现需要依靠精确的络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目前情况下无法应用于实际。因此,大多数智能变电站仍采用三层结构形式,其中站控层络总线主要用于处理本身与间隔层之间控制设施通讯,而过程层络总线则用于处理自身与间隔层之间设备的正常通信。智能变电站三层结构的主要功能如下:


过程层:属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间的结合处、电气设备智能化部分,其动态特性好,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绝缘且不易饱和。主要用于实时采集一次设备的电气量、基本状态及监测设备数据信息并传输;贯彻落实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的操作任务;运用同步时间计量功能统一变电站全站时间。


间隔层:间隔层设备包括继电保护、系统测控等二级装置。具体功能为汇总该间隔层实时数据,保护并控制一次设备,优先级发出数据采集、运算及控制指令,以及实现承上启下的通信传输功能。


站控层:站控层设备主要由监视测控系统、通信交流系统、电站区域控制系统和时间校对系统等组成,主要用于监测、控制和调节智能变电站整体状态以及传递通信等功能,实现数据的采集、监测(SCADA),并且传输到上级电中心,统一分析处理并记录;同时,站控层还承担着传达电中心指令至过程和间隔层的功能。


2 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特点分析


根据上一章节对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络结构为变电站常用的“三层两”式结构。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者结构层次十分清晰明了,其中过程层和站控层均采用单独式分布络,通过铺设高流量以太,过程层络采用两种络形式对上、下行数据进行处理,SV采样值络用于实现上传电流压等实时状态数据,GOOSE络完成向下传输电闸门开闭限定数据的工作。站控层络通信方式为MMS络或者GOOSE络,用以完成变电站整体设备状态信息的汇总和处理。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的络结构以双星络拓扑结构为主,双双工方式为其主要络运行模式。双星络拓扑结构和双双工方式二者的结合,可实现络之间的完美性过度,有效提升运营效率。站控层络之中MMS络、GOOSE络、SNTP络三者合为一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于站控层维护职能的实现影响不大。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络结构为GOOSE结构,采取100M星型以太,采用单一络方式来进行220KV等级电压的配置工作,达到双重化保护装置设备的作用。实现双重化保护后,过程层络保持相对独立状态,与站控层络相对断开,不存在直接连接模式。


上述络组织结构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GOOSE和SV以太口独立传输的功能,明确落实信息传输过程中交换机组承担的工作和任务,有效规避数据间干扰问题。然而,过程层GOOSE络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繁杂,加之络本身流量承载能力不足,容易超负荷运行,极大程度地影响到过程层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过程层络接口相对独立,不利于络结构的维护和正常运行。因此,应对智能变电站络结构进行优化。


3 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优化


本章节的络结构优化主要针对当前智能变电站中广泛使用的“三层两”主流络结构,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3.1 络结构优化


鉴于上述对智能变电站络结构形式及其特点的分析,为了实现络实时性和高效性的提升,充分利用硬件优势实行络结构优化。首先,对智能变电站GOOSE络结构和SV采样值络结构依次运行方式进行改进,优化其结构,使变电站整体采取GOOSE+SV络并行模式,使得两者的信息传递过程同时进行,互无干扰,极大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其次,优化各交换机间络端口连接配置,采用更大传输功率端口,使络结构更加明确,提高层次化程度。具体结构优化概述如下:


层次1络结构优化后,内容中包含有220KV络分析、故障录波仪,220KV母线保护和时钟同步服务设备等结构,保证层次1本身结构功能的发挥;层次2结构优化后,内容包括220KV过程层母差交换机,该交换机含有1000M单模光口4个,100M多模光口16个,主要承担过程层中层次结构具体功能的落实任务;层次3结构优化后,内容中包含有一携带多个高流量单模光口的220KV过程层母差交换机,也称作二号交换机,该交换机的主要职能为四个支路数据的传输和接收。通过对各个层次络结构的优选,从而完成对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优化工作。


3.2 络流量优化


智能变电站络流量的优化是在络结构优化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采用虚拟局域的络流量方式。络流量优化中主要采取限制端口传输速度和容量的方式,加上GVRP动态组播协议方式的配合,提高SV关键业务的带宽占用率,同时有效降低络结构中传输数据总流量的大小和速率,提高络结构的利用效果。


络流量优化的方法主要有VLAN虚拟局域技术、MPLS流量工程技术和QOS服务质量技术等。VLAN技术用于实现业务与业务之间的隔离,而业务进行优先级排序时采取QOS技术实现,从而保障关键性业务进行优先传输。


4 结束语


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是智能电建设的必然趋势,而对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优化则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势必成为今后智能变电站研究工作的重点。文章对智能变电站络结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智能变电站常用络结构提出了优化方案,希望对今后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优化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促进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全聪.智能变电站信息采集及络结构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邵婕.智能变电站信息采集及络结构优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6).


[3]丁文树.浅谈智能变电站的络结构优化[J].现代制造,2012(33).


[4]李斌,薄志谦.智能配电保护控制的设计与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S1)


[5]周和.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及其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当前智能变电站络结构的优化探讨6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