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简介:李春,女,彝族,云南昆明人。系中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文学书画艺术院高级研究员(编号为一,终身有效),春蚕诗社理事,新国风图腾诗派云南分社长,中国诗歌会云南省副会长,《新时代诗典》签约诗人,《世界华语文苑》特邀嘉宾,民族文化传播使者,东川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猎古诗词,新诗歌,散文,短小说,纪实报告文学,其中数百件作品分别被认证发表于各媒体及文学平台,被收录于各种选本,选刊,《中国文化人才库》,著有个人诗文集《韶春》。
《故乡的村》
文/李春
河对岸的小山村,那个叫做大垴包的地方,有着爷爷过往的曾经。
第一次陪爷爷回去,满心欢喜,说是去看四爷爷,但我知道,那一天四爷爷家里二叔娶妻。
走过沙滩,趟过小河,山路弯弯,才近炊烟。
短短的几里路,那时觉得好远好远。
记不得累不累,只记得那一年我十三岁。陡峭的山峦破碎的沟,一腿的泥泞满腹的悔。
但我们终于还是到了,蓠芭墙上的牛粪,院落里的柴草堆,草墩上不全认识的亲戚,拍打着火烧洋芋身上的灰。
早早出门的爷孙俩,成了迟到的宾客,还好四奶奶专门留着几颗喜糖往我手里塞。
那个大喜的日子,却有着说不出的心酸道不出的苦。没有陪嫁的新娘,走进了一贫如洗的新房,所有的贺礼,无非几个瓷盆,几个水壶,几块枕套,一个木箱。
乡俗闹房后宁静的夜,床不够用,安排我在邻家一口大锅里蜷着身子睡到了天亮,据说那是专门用来烫猪的大锅,只可惜几年用不上一场,铺上草便成了我此生唯一一次睡过的圆形的床。
返家的时候,脱去红袄的新婶娘,换上平时穿着的粗布装,客气地与二叔一道把爷爷和我直送到了小村旁,我知道,爷爷送去的水壶能装八镑,爷爷送去的枕帕绣着鸳鸯,婶娘的嫁衣锁进了爷爷送去的木箱。
长大后我走过了许多地方,可那口锅终于未曾遗忘!之后每次回到爷爷的故乡,忍不住心里涌起锅的怀想。爷爷去了但四爷爷还在,那锅想来亦早就不知去向,山村温饱应已不成问题,因为后来的包产到户,因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因为……
后来一条宽敞的公路顺着村外修过,可资源的贫脊,环境的恶劣,发展的滞后,那个小山村三十多年来虽然不停地改变着模样,可与富起来的城乡一比,却仍在致富的路上彷徨。
真的要感谢祖国感谢党,把精准扶贫送到山乡!部门领导干部挂包帮,帮扶工作亲历亲为转走访。记忆中那个小山村,似乎一夜之间变了模样。
今年春节再次来到这个村庄,忍不住一脸迷茫,我是否真的曾多次来过这个地方?满村的楼房错落有致,平直的道路明净宽敞,满目红砖璃瓦,一村鸟语花香,找不到半点旧时的模样。
凭着墙边竹外歪脖桃树留下的记忆,大胆地把院门扣响!开门的四爷一脸皱纹却满面红光,院内不知道如何称呼的小童把玩具车开的特别流畅,进屋不及坐稳,四奶奶已把水果端到了我的身旁。
家常唠得一如既往,话题却早不一样,满满的幸福在话语中流淌。九十多岁的两位老人,沐浴着晚霞里灿烂的春光,快乐着四世同堂!不见炊烟,弟媳已把肉香送出厨房。
走在回程的路上,忍不住再一次回头张望,那真是我爷爷小时候在过的地方,此时还有四爷、四奶目送我离去的慈祥目光。
来时提着几盒糕点,归时两手农家特产。
我走了,可四爷一家的感慨仍在耳旁:政府补助,家家新建了楼房;政府补助,道路建到了村间地头上;政府补助,水管接进了厨房;政府补助,产业扶贫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打工都再不用背井离乡,老人孩子已告别留守岁月的凄凉……总之,党和政府的关怀,彻底脱贫在他们心里真的不再是梦想。
《和您说说话》
文/李春
妈妈!我又来看您了!如期而至的清明,总是忍不住要来和您说说话!
可每次来,我都只能坐在您的身旁,默默地自说自话,其实我知道无论我说什么,也再听不到您的应答。
到七月十九日就七年了,可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个夏季的夜晚,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生命垂危的您,躺在床上的身子已经不能挪动,用残喘微弱的声音叮嘱我和弟弟们:“妈妈要走了,妈妈走后你们姐弟要团结,要照顾好自己,要孝敬好你爸爸。”又对爸爸说:“我们几十年的夫妻,我的寿衣要你亲自为我穿上,我走后你要统带好儿女们,你要守好家,管好家。”一生爱美爱干净的您最后又和我说:“春春,你要给我梳洗干净,给我漂漂亮亮的去。”我和弟弟们站在您的身旁,泪如雨下,坚定而又乖巧地使劲点着头,为您把寿衣穿好,爸爸也做到了。我轻轻地坐到您的身旁,拉起您那布满针眼的手,紧紧地母女十指相扣,望着您苍白的脸,听着您的气喘微微,我的眼泪一直下,心也在抽泣……曾几何时,一向坚强能干傲气的您,在病魔与死神的面前低了头,默认了这宿命的安排,待我给您梳洗完毕不久,您整个人已进入了昏迷状态,不到两个时辰,您骤然驾鹤西去,我撕心裂肺追喊,而您手脚渐凉心无跳,越走越远,终归离我而去!享年刚过60岁不久,正值人生刚刚开始尽享天伦的年纪,很平静,很安祥,没有一滴眼泪!
如今女儿,女婿已做了外婆,外公,弟弟,弟媳他们全都好好的,弟弟们的事业也做得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爸爸的身体很好,虽说是古稀之人,却比五十多岁的还要强健,每天早晨都去跑步,打蓝球,生活习惯很好,不抽烟,不喝酒,每晚不超过十一点钟睡觉。
您不会怪女儿每年只来看您一次吧?您要走前说祖茔太远路不好走,不想来这偏远荒凉的地方住,实际上就是怕儿女们不来看您,女儿女婿可是答应过您,不管路多难走,都会常来看您的,但女儿最终每年才来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那么一天走不动路时,便也不能再来看您,您不要生女儿的气,好吗?
还记得我高考结束后的那一天吗?您在地里头挖红薯,我去找您,您边挖边和我聊“春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就好了,等你有了工作之后,妈妈的苦日子就熬出头了,到那时我也要像人家那样,到北京,上海走走,就是不识字,怕走出去就找不着回来啰。”说完,还开心地笑出了声,可在您身后摘着红薯的我,手突然一颤,心里泛起阵阵的酸,我的眼睛湿润了,望着您那双紧握锄头把的手,望着您那随着锄头上下摆动而晃动的瘦小身子,一弓一伸地反复重复着……任汗珠一滴一滴顺着脸颊往地里流着,我的心酸了,我的心痛了,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了。您说得开心,您说得不经意,我听得却是心碎,看似弱不禁风的您,从未懈怠过一次春耕秋忙,对爷爷奶奶的孝敬,对我和弟弟们的照顾,操心操劳。爸爸长年在外跑运输,在家的日子寥寥无几,想着您这瘦弱单薄的肩头到底要扛多少?什么时候“熬出头”,什么时候“像人家那样到北京,上海走走,我一把抹去眼泪,我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让您梦想成真!十二年后,我终于带您出游了,所到之处,您欢快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又爱照相,原本长得漂亮的您,柳眉凤眼,樱桃小口,一张精致的瓜子脸,在每一张照片里都栩栩如生,笑靥如花,那时的您真年轻。
可如今您知道吗?我们去过的地方,我最害怕故地重游了一一害怕到成都,怕听见您说“春熙路的钵钵鸡,伤心凉粉,生煎包太好吃了,害怕到九塞沟,怕听见您说“这地方的水好漂亮,五颜六色清悠悠的,“故娘,你买给我的耗牛角梳子太好梳了“,害怕到深圳,怕听见您说“姑娘,这些衣服好漂亮,就是太贵,看看就行了,害怕到海南,怕听见您笑眯眯得意地说“我总算是见过大海,坐过轮船了,村子里头多少人都还没坐过,没见过呢,更害怕到北京,上海,怕听见您说“人家侃的大城市我都来到了,我这辈子值得了……那一些时光,是在我生命里看到您最开心的日子。
然而,人生无常,不久以后,医院检查,结果,噩耗传来一一一乳腺癌晚期!我顿感我的天塌了,我用肿痛的双眼怒视着苍天,用嘶哑的声音反复问着苍天:为什么?!为什么要对您这么残酷,让您的命途如此多舛。从得知病情到离我而去的那些日子里,我的心随时都会滴血流泪,不忍看到您前后三次的切割手术,不忍看到您放疗,化疗后的一次次晕倒,不忍看到您的头发掉光,不忍看您一天更比一天的憔悴,但何等坚强的您,虽说少了笑容没了欢乐,但好像也没见您落泪,唯有一次让我清楚地看到了,那是您临走前两个月的某一天,您要我带您去晋宁的寺庙里烧香,我们去了,您流着眼泪跪在菩萨脚下,喃喃自语地祷告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听人家说,我这病会过到我女儿身上,今天我特意来求你,求你把所有的苦难病痛都让我带走,保佑我的女儿平安健康……”跪在您身旁的我,忍不住将您抱起,无比的心酸与感激全在心里涌动,无比伟大无私的母爱全融入我的生命里,化作无声的小雨下个不停……
您就这样走了,您为儿女们积劳成疾,您为儿女们呕心沥血,我还没能好好报答您,您就匆匆离去。记得,我还对您说过,我要带您到欧洲去,可等我把时间安排好,家里安排好,您已走不了路,无力再看世间风景了,每每想到这,我的心便隐隐作痛,留给我的是止不住的泪水,这辈子再不能还牵您手走过春夏秋冬。尽管您常会对人夸我,孝顺,贴心,可与您付出毕生心血的养育之恩,陪伴之情来说,我欠您的太多了,妈妈!
欧洲,去年我去了,是带着您生前笑得最灿烂的一张照片去的,不知您是否也看到了那些风景名胜,历史名城?
您走后,我很少回东川去,因为我的娘家也没有了娘,尽管爸爸还在,尽管弟弟,弟媳们待我也挺好…或许是因为再已看不到您蹲在村口迎我归家的慈爱笑容和期盼眼神,或许是因为回到家里只看得见您的照片在墙头上高高地挂着,不和我诉苦诉甜,不和我唠家常。或许是因为在您走后不到半年的时间,爸爸便为我们姐弟找了一位和我同岁的“后妈,还学着您声声叫我的乳名!
面对家中一切的变化,我不忍回去也不敢回去,听说,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掉眼泪的,于是,想您的女儿,多数时候只能远远的寄托哀思!每年中元节和冬至,我便在盘龙江边划个圈,烧上许许多多的礼物,之所以在您熟悉的地方烧,是希望您能顺利的收到!
妈妈!您操劳了一辈子,可在该享福的时候匆匆走了,如今儿女们可以好好报答您时,却只能捂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
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要做您的女儿!
如果,因果真能轮回,也盼着妈妈来做一回我的女儿!让我把今生未尽的情缘续上!让我把今生欠下的恩情报答!
您听到了没?妈妈!!!
老龙树
文/李春
流星出现的时候
我左手握一根红线
右手拿着绣花针
在流星消失之前
红线已穿过了针孔
向流星许个心愿
下世活成你的模样
不争不求不依靠
一个姿势站成永恒
冷暖不惊
独傲山头
静观岁月斑斓
将生命中的年华轻轻弹唱
始终有一个角落
蕴着芬芳
致二道岩
文/李春
你那傲然挺立的山峰
只需一眼
便已摄魂
你美丽成一幅画卷
无须执笔便是一首千年古诗
冬去春来,岁月静好
紫气升腾,仙雾缭绕
令世代彝人向你顶礼膜拜
这是彝人精神圣火点燃的地方
这是彝人灵魂回归的地方
你始终腾空高昂的身姿
无形又有形
无魂又有魂
无神又有神
千百年来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于斯
再次向你顶礼膜拜
青龙节里再续美德
塑造精神善念永存
(注:山脚下便是麻栗坪彝族村)
李春的纪实报告文学
——写给野牛水库的建设者们
文/李春
东川区东南部海拔近米的野牛塘高山峡谷中,曾经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溪曲曲折折地流向了下游的以礼河,如今四野青山静静地环抱着一泓清流,当年的野牛坝已换了个名称,叫做野牛水库。这里距东川区政府所在地45公里,距国道姑海岔口36公里。此处原属东川区姑海乡野牛村辖区,因撤乡并镇,现已属铜都街道办事处管辖。从城区出发,经木树榔村一路沿着通村公路向山顶而行,或者从省道经姑海村后便一直沿村道向上行驶,蜿蜒曲折的道路似乎一直向云端里盘旋而去,当眼前视野突然变得有些开阔,峰峦一下变成无数显得低矮的小山丘时,美丽的高山林地及草甸似乎在告诉你,野牛水库就快出现在你眼前了。此时从城区来此的路面多是由砖块铺成的小块路,才修成没几年,少数地段仍然还是土路,不好走却也不算太难走。当年水库的建设者们,是沿着姑海出发的道路艰难地来到水库工地的,那时的道路只是一条崎岖的泥土路。
野牛水库!好久以前便听过他的名字了,早想来看看他,可终究直到今日。驻足水库大坝上,路途的疲惫已荡然无存,远处的山近处的水,眼前的一切让人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可最终只呼出两个字:好美!
在这高山之巅,水库大坝巍峨地横亘于峡谷之间,拦住了曾经川流不息地远去的野牛溪流,清澈明净的水流温柔地静卧在水库中,水库最大蓄水量为.9万立方米。这座东川境内目前最高的砌石坝为单曲砌石拱坝,坝长.7米,坝高41米,顶宽3.5米,蓄水规模亦是东川区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第一座小(一)型水库。
水库投入运行快六年了,可野牛的清泉送入东川主城区千家万户却已有了十年时间,十年来,源源不断的野牛清泉保障着逐步发展、逐步扩大的东川主城日越增长的城市用水需求,给下游的人们和土地予以滋润,并有效地改善着库区及主城区干热河谷的生态及气候环境,造福着这里的人民。
追寻着建设者的脚步,倾听着水库管理者的声音,野牛水库建设过程及管理的不易和艰辛便跃然于纸间笔头。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批有识之士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