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读嘉人文蚕桑文化如何传承这位桐乡文化
TUhjnbcbe - 2024/3/5 23:24:00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12/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徐春雷先生与濮绸摄影陈苏

嘉兴一地自古富庶,有“丝绸之府”之誉,种桑、养蚕、结茧、缫丝、织绸,衣被天下。

浙江桐乡蚕桑文化系统,最近被列入第六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成为嘉兴首个入选该名单的农业系统。

蚕桑生产、蚕桑活动、蚕桑习俗、蚕桑传统文化都是这个系统的核心要素。

桐乡在蚕桑文化方面有着怎样的传统?它的现状如何?又怎样做好传承工作?……采访了桐乡文化老人徐春雷。

桑田桐乡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8月27日,风和日丽,85岁的徐春雷正在家中整理图书,打算将部分图书捐赠给桐乡市图书馆。他有多个身份,桐乡市文化馆副研究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桐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如果要挑一个特质,那必是“民间文艺家”,而要再进一步,那便是蚕桑研究专家了。在长期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他已编著出版了《蚕乡的传说》《桐乡蚕歌》《含山轧蚕花》《风土杂记》等作品十二部。

徐春雷参与编著的书籍摄影周伟达

因对非遗保护事业的突出贡献,徐春雷被授予了“嘉兴市民间艺术家”、“浙江省首届精神家园守护者”荣誉称号。

年,政府组织开展“三史”(家史、村史、厂史)调查。徐春雷为了调查“村史”,在农民家里住了一年,“那时候在村里,听蚕娘讲故事,唱蚕歌,我搜集的第一个养蚕的故事《龙蚕》就是在那里收的。”

后来,他又从屠甸、崇福、濮院等地采集到数十首反映蚕农生产生活的歌谣。待到年《民间文学集成桐乡县故事歌谣谚语卷》定稿时,徐春雷搜集的这些民歌固然是归入“歌谣卷”的,但是这体现不出桐乡是“蚕桑之乡”的特色。“我发现朱自清在《歌谣》一书中,集结了十五种分类方法,比如按歌唱者职业,可以分为‘田歌’、‘樵歌’、‘牧歌’等等,我所采集的这些有关采桑养蚕的民歌,演唱者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出生在农村的蚕农,我就大胆地将这些民间歌谣取名为‘蚕歌’。”

养蚕桐乡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此后,徐春雷还搜集了清末民初的蚕歌抄本,发表了蚕歌主题的多篇论文,他搜集的蚕歌不仅入选了当地的民间文学集成,还入选了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嘉兴市歌谣卷》和《歌谣集成》,《撒蚕花》等蚕歌经过音乐家配曲还于年6月15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即便是到了年退休以后,徐春雷依然致力于桐乡蚕歌的整理出版,也担忧着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蚕桑文化非常丰富,目前有1项世界非遗,2项全国非遗,6项省级非遗。但是现在养蚕的基础在缩小,以前桐乡桑树地有21万亩,现在不到10万亩。蚕种高峰期有80万张,现在只有六七万张。”

清明轧蚕花、撒蚕花桐乡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出路在哪里?徐春雷有他的思考。

首先,蚕桑文化的保护,要注重文字资料、照片资料、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的搜集。“老一辈蚕歌传承人已经年纪大了,要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通过各种手段传承下去,比如学习央视的《经典咏流传》,不能只是搜集资料,放在档案馆,局限于静态保护,还要活态保护,在利用中保护。”

“蚕花茂盛”剪纸徐春雷供图

第二,借助文学、戏曲、动漫、美术、舞蹈等形式,在取材蚕桑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创新。“比如《搜神记》中有女化蚕、白马化茧的传说,很适合拍成动漫。也可以通过美术形式把蚕神画起来,或者通过剪纸、农民画来呈现蚕桑文化,还可以将整个蚕桑文化运用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去。”

“顶重要的是,希望政府出面加大种桑养蚕的扶持力度,比如划个保护区,圈一个桑树种植的红线,不能打破,有了桑叶才能养蚕,桑树地没有了,蚕文化怎么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徐春雷说,蚕桑文化的传承,单靠个人搞不起来,不能每年只依托蚕桑文化节搞一次性活动。政府能搞起来,可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比如将企业文化与蚕桑习俗结合,含山轧蚕花、高跷队、舞蹈队等内容都可以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过去是每个村村民自发的,现在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但是工厂里有大量的人员,只要结合得好,这个人员就有保障了。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嘉人文蚕桑文化如何传承这位桐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