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枝映)日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重庆市蚕业总站及广西河池市、百色市隆林县蚕桑考察团一行14人,到黔江区调研山地蚕业发展模式。
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濯水镇双龙村小蚕智能共育工厂、智能养蚕大棚、石会桑枝食用菌生产基地、小蚕全自动饲育生产线和桑枝菌生产过程,深入了解桑园管理、桑蚕文化、蚕桑生产、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养蚕效益等。
座谈会上,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向考察团介绍了黔江蚕业生产发展现状、蚕桑基地建设经验、下一步发展思路。区蚕业管理总站详细介绍了黔江推行的“六化五配套”山地蚕业高质量生产模式。“六化”,即桑蚕品种优良化、桑园管理标准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大棚饲养简易化、方格簇结茧自动化、消毒防病统一化。“五配套”,即一户农户3亩桑园配套1个室外养蚕大棚、1个贮桑室、1个消毒池、1个贮沙坑、培养1个养蚕明白人。同时,介绍了现今推行的“六化五配套”山地蚕桑产业发展路线,即“新六化”,蚕桑生产省力化、设施设备智能化、生产管理智慧化、资源利用多元化、品牌创建特色化、产业发展链条化;“新五配套”,建标准化养蚕基础设施,配套机械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推广桑地宜机化、水肥一体化,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探索桑园“七升一降”措施提升亩桑综合效益。
会上,大家深入交流了新时期蚕桑丝绸全产业链建设、省力化生产模式、政策扶持措施、创新驱动、定价机制、收益保险、龙头企业带动等情况。考察团肯定了黔江的创新实践经验,河池市、隆林县表示将充分借鉴黔江经验高质量发展本地蚕桑产业。各方就推动桑蚕茧、生丝纳入国家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和国家战略储备品种,共同发声、共同努力,推动蚕桑丝绸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武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