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七星关区种桑养蚕助农致富天眼新闻
TUhjnbcbe - 2023/9/19 20:45:00
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m.39.net/disease/a_6362403.html

这几天,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德胜社区的山坡上,上千亩桑树枝繁叶茂,硕大的叶片郁郁葱葱,蚕房坐落林间,清风拂过,蓝色的房顶在树林间若隐若现。

走进蚕房,一排排饲养蚕子的木架整齐排列,这里是蚕宝宝的“公寓”。工人们将刚摘下的桑树上最饱满、最健康的叶片,均匀地撒在饲养架上,成千上万只蚕宝宝啃得桑叶沙沙作响,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快速成长。

“这是我们今年的第一批蚕,产值大概在30万左右。”小吉场镇党委副书记李麒介绍,该镇历来有养蚕的传统,但以前都是农户自己养殖,规模较小,也比较分散。  
  去年,德胜社区和梨子村联合通过村级合作社,发展规模化蚕桑养殖,由于处于尝试阶段,规模较小,但很成功。今年,合作社按照7个蚕房的容量,正式发展规模化养殖,第一批就孵化了一百个标准张蚕卵。

“如果桑叶好,我们一年能养5批,现在,第一批蚕已经进入四眠,最多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开始吐丝。”李麒说,从蚕卵孵化到成熟吐丝,蚕子的生产周期大概是一个月左右,现在每天要一万多斤桑叶,合作社每天采摘桑叶的工人有40人左右,李麒说,合作社工人都是通过资金入股或者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分红,所有人都是股东,根据最后的纯利润进行分红,所有人一起管桑叶、一起管蚕房,形成共同管理,利润共同分配的模式。

下一步,该合作社将继续扩建养殖规模,增建大蚕房,增加桑叶种植面积,预计规模达到一次张蚕卵,一年张的规模,争取一年达到万产值,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还要建设蚕丝加工厂,这样不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每年还能节省下20万元左右加工费用。

通讯员周海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星关区种桑养蚕助农致富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