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期盼税政部门客观科学的分析vtefpauv
TUhjnbcbe - 2020/6/21 12:43:00
白癜风专项援助

期盼税*部门客观科学的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累计完成32553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比上年同期增长30.5%,增收7606亿元。据国家税务总局分析,上半年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度上涨,带动今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收近2000亿元。扣除此因素后,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适应。(7月23日《人民》)上半年全国税收完成32553亿元,全年可能跃上65000亿的新台阶,这对于国家税收成绩来讲,应当算是非常值得欣喜的大好消息。回忆一下“文革”语言,那就是“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其实,这样的税收大好形势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可是众多媒体这一次却不同以往那样高调颂唱、响亮宣扬,几乎都是清一色地低调报道事实,以平常心告知大众情况。个中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价值判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国税收多年高增态势不减,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大好事?答案可能不是那么绝对的了,至少不是那么纯粹的了。如果百姓的实际经济收入同步高增态势不减,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步高增态势不减,如果企业的利润同步高增态势不减,如果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意向和能力同步高增态势不减,总之,如果是小河满了才导致大河也满,那么问题的答案就会简单得多、乐观得多。可是目前的客观现实却并不令人乐观。先说百姓的收入增长,许多农民兄弟们、农民工们、大多数效益并不很好的企业员工们,几年来收入增长甚微,甚至还被拖欠工资,索要工资还被打骂甚至命丧*泉。即使得到的微量收入增长,也早被大幅度上涨的生活食品成本、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所淹没。再说企业,以前由于国家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严重不到位,致使很多企业依靠极力压低劳动力成本来维持利润,使得劳资矛盾日益尖锐,劳资纠纷日益频繁,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每况愈下。自从新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进入实施阶段,企业主们猛然感受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利润空间被收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受到抑制,甚至维持简单再生产也难以为继,许多企业主叫苦不迭,许多企业最终无奈选择关门歇业。综合这些情况,许多有识之士,在这许多年来,不断分析,不断呼吁,要想维持人民基本满意的生活水平,要维持企业主基本过得去的运营状况,要构建比较和谐稳定的社会,一个最佳的思路,就是轻徭薄赋,减少税收,藏富于民,放水养鱼。可是2006年税收收入增长超过20%,2007年税收收入增长超过30%,今年上半年增长再度超过30%。1999年突破10000亿元大关,2006年达37636亿元,2007年达到5万多亿元。显然,国家税收的高增态势,并不是完全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基础上,即使GDP的高增长,其幅度也不到税收增长幅度的一半,何况还有许多低产出、低效益的、甚至完全没有经济效益的GDP。再考虑我国特有的海量税外乱收费情形,大量的五花八门的罚款情况,其总量不比税收总量少,甚至超过税收总量。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分析的结果:上半年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度上涨,带动今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收近2000亿元。扣除此因素后,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适应;各主体税种与相关经济增长基本协调。“基本”是什么概念?“基本适应”和“基本协调”是什么概念?是不是本来应该征收这么多税赋?国家税收的高增态势应该保持下去?国家的税赋征税部门,也是国家税赋业务的专家,在税赋征收过程中,理应是最能发现实际问题、对税赋负担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目前税赋状况对经济和生产有何影响等方面最有发言权的人,也应当是给国家首脑和中央提供实事求是的税赋*策建议,科学纳谏,以便国家及时调整税收*策,以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共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以便国家、人民、企业三者能共赢。最后可以信手拈来问几个问题,顺便斟酌一下,现行税收*策是不是真的“基本适应”和“基本协调”。在长期银行存款实际得到负利率(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下,还应该征收利息税吗?在物价涨到目前如此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还应该是月收入2000元吗?征收个人所得税不需要考虑被征收者的家庭负担吗?在股市低迷90%以上股民亏损的情况下还该征收股票印花税吗?当然,这些税种的取舍或者修改的最后决定权不在税务总局,但是征税人是否向有关方面提过恰当的建议了呢?征税人对目前各种税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否有过客观的评说了呢?总之,“基本适应”和“基本协调”的评价,深思熟虑了吗?客观吗?科学吗?准确吗?对国家和人民有益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盼税政部门客观科学的分析vtefpa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