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体第二肌肤蚕丝发展简史
TUhjnbcbe - 2023/6/4 22:11:00

蚕丝是蚕分泌的丝液,凝固后形成纤维。

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蚕丝,经过漫长的实践过程,逐步发明了育蚕、缫[sāo]丝、纺织、制作衣物。

远古时期,古人以树叶、兽皮为御寒的衣服。

后来发现了麻,开始大面积种植,以这种植物的纤维搓绳(线),纺织麻布制作衣物。

麻布制作的衣服虽然比兽皮更轻便、透气一些,但不够柔软,穿起来很不舒服。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植桑养蚕。

蚕丝利用开始于渔猎时代的末期,而养蚕开始于农业时代的初期即黄帝时代,相传黄帝之妃螺祖始教民育蚕。

相传,黄帝的正妃嫘祖最早教百姓育蚕、缫丝、纺织布帛、制作衣物。

古人发明抽取蚕丝的技术之后,纺织出绫、罗、纱、锦等丝织品,以这种动物纤维制作的衣物,穿起来舒服多了,也更加美观了。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很多文字是丝字及含有丝字旁的文字。

可见,在殷商时期,丝织品已经属于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

养育蚕宝宝,需要种植桑树,蚕吃了桑树叶,才能吐出优质的蚕丝。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休于获泽(今属山西阳城),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

可见在西周时期,种植桑树,用来养蚕已经极为普遍。

秦朝时期,丝织品传入国外。

《史记》记载:甘肃平凉富商乌氏倮[luǒ]养殖牛羊,换来奇珍异宝献给戎王,戎王就会以十倍价格的牛羊赏赐给他。

秦始皇得知消息,就给乌氏倮以“封君”的待遇,可以和大臣一起朝见皇帝。

“乌氏倮贩卖丝货,运销外国,竟成巨富。”

乌氏倮开始向外国贩卖丝织品,竟成了大秦帝国的大富商。

西汉时期,我国向西亚多国大量出口丝织品。

汉武帝在位时期,甘英携带丝织品出使大秦(位于今高加索山脉以南地区),安息(位于今伊朗高原)人想垄断“缯彩”等丝织品,因此百般阻挠。

丝织品大量出口的同时,育蚕、缫丝等技术也传到了西亚、东亚等国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育蚕、缫丝已经不仅仅用来纺织衣物,还能应用于医疗、工业、美容保健等多个领域。

桑蚕丝富含十八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能促进皮肤细胞活力,防血管硬化,长期使用可防皮肤衰老,对某些皮肤病有止痒效果,对关节炎,肩周炎,哮喘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素有“人体第二肌肤”、“纤维皇后”之美誉。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体第二肌肤蚕丝发展简史